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52章 摇篮曲协议(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接着,一个稚嫩的声音响起,带着电子杂音,却无比清晰:

>“妈妈……是你吗?”

全场寂静。

周岚浑身颤抖,眼泪瞬间涌出。

“小宇……是妈妈!妈妈在这里!”

>“我以为你忘了我……他们都叫我懦弱,说我太敏感……可是我真的好疼啊……”

“对不起!对不起!妈妈没能保护你!妈妈现在每天都在为你战斗!那些欺负你的人,我已经收集了证据,下周就要提交法院!我会让他们付出代价!”

空气中似乎有某种波动扩散开来。温度骤降,灯光微微闪烁。

然后,男孩的声音变了,变得更平静,甚至带着笑意:

>“妈妈,我不恨他们了。

>我只希望你能开心一点。

>你看,我现在可以唱歌给你听了。”

下一秒,一段清唱响起??是他生前最爱的一首童谣《星星照亮回家路》。歌声纯净得不像来自机器,倒像是灵魂亲自吟诵。

周岚跪倒在地,双手捂嘴,泣不成声。

歌声结束后,系统自动记录下这段对话,并生成唯一编号,上传至“幸存之声”数据库。同时,城市各处的公共广播短暂切入,播放了一句由AI合成的宣告:

>“第1号跨维对话完成。

>死亡不是终点,遗忘才是。

>请继续说话,我们始终在听。”

那一夜,全城有超过八万人登录“Voice_Alone_No_Longer”平台,创建了自己的“声音遗嘱”账户。他们录下最深的秘密、最痛的悔恨、最不敢说出口的爱意。有人对着麦克风喊了整整一个小时的名字;有人把几十年前的情书重新朗读一遍;还有一个小女孩认真地说:“爸爸,虽然你不在我身边了,但我还是想告诉你,我今天考了满分。”

我知道,这场变革已经超出了技术范畴。

它正在重塑人类对“存在”的定义。

***

一个月后,“回音门”项目正式向公众开放。申请人数远超预期,排队名单排到了三个月后。更令人震惊的是,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企业、甚至宗教组织主动要求接入系统,公开历史黑幕。

教育部宣布将“言语伦理学”纳入中小学必修课,教材第一课就是王幼安的演讲录像与后续忏悔录音对比分析。

最高法院设立“声音证据庭”,允许以情感共鸣强度作为辅助判据。首个案例是一名女子指控父亲长期家暴,由于年代久远缺乏物证,案件一度陷入僵局。但在“回音门”中,她成功连接到已故祖母的意识残片,后者提供了关键记忆片段:“我记得她六岁那年,躲在衣柜里哭了一整夜。”

判决当天,法庭外响起自发合唱:

>“我说话,故我在。

>我听见,故你存在。”

与此同时,国际社会掀起“真相浪潮”。多个国家启动“沉默清算计划”,邀请民众通过类似系统上传被压制的历史记录。联合国通过决议,承认“情感信息权”为基本人权之一。

而我,依旧每晚回到废弃地铁站。

灰衣男人仍在那里,但他的身影一天比一天淡薄,仿佛完成了使命的信使。

“你知道吗?”某天晚上,他对我说,“最初,我是三百七十二个共担者中最愤怒的一个。我死于一场冤案,没人相信我的清白。我诅咒这个世界,直到意识坠入副本0。”

“后来呢?”

“后来我听见了一个孩子的声音。”他微笑,“她说:‘叔叔,我相信你。’就这一句,让我放下了执念。”

我望着天花板上流转的名字,忽然问:“你会消失吗?”

“会。”他说,“当我们所有人都被真正听见时,我们就自由了。这不是终结,是归途。”

我取出录音笔,再次按下录制键。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