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七十九章 多谢(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在格斗领域有一条很好用的通用技巧??

锻炼!

除却极个别奇人,例如花山熏……

除这类人外,无论是何等高手,都会为了修行而做日常锻炼。

无论迷茫、痛苦、愉悦、激昂等等,只要继续锻。。。

风在餐车外打着旋儿,卷起几片枯叶拍在铁皮墙上。小穗没动,只是把红豆饭多搅了两圈,让糖分均匀化开。那布偶熊趴在桌角,米粒从嘴角滚落,像某种无声的回应。她知道,这不是陈默回来了??他早已不在“回来”或“不回”的范畴里。他是成了这世界的一部分,像盐溶进汤,看不见,却无处不在。

她望着第二副碗筷。筷子还保持着被人使用过的倾斜角度,碗底残留着半粒黏住的米饭。这种细节不会骗人。三年来,她试过用监控、用传感器、用林音特制的记忆捕捉仪记录夜间异象,但所有设备都在那一刻失灵。唯有她的记忆记得:每到冬至前后,这副碗筷总会自己热起来,仿佛刚从灶上端下。

“哥,”她轻声说,“火星那边说,孩子们已经开始学炒蛋了。”

风忽然静了一瞬。

“第一个成功的孩子哭了,说闻到了外婆的味道。”

布偶熊打了个嗝,吐出一小团蒸汽,形状竟像一朵梅花。那是母亲生前最爱的图案,绣在围裙边上的。

小穗低头吃饭,慢慢咀嚼。红豆糯得恰到好处,甜而不腻。这是陈默教她的最后一道饭食??不是为了吃饱,而是为了记住谁曾为你加糖。她说:“今天有人问我,为什么非要推广‘共食计划’?明明可以直接发粮食。”

她顿了顿,夹起一粒米放进空碗。

“我说,饿的人要的不只是热量。他们要的是‘被想起’的感觉。有人愿意花时间,把米洗三遍,水放刚好,火候掐准,等它咕嘟咕嘟冒泡……这才是真正的‘喂养’。”

话音落下,餐车顶上的铜铃轻轻一晃。

没有声音,但它动了。

远处海面泛起微光,像是月照薄冰。可小穗知道,那不是月光。那是全球灶脉同步共振的征兆。每当有人怀着纯粹心意完成一顿饭,地球深处就会响起一次心跳。频率不高,但稳定如呼吸。科学家们称之为“归律波动”,而民间则悄悄流传一句话:

>“只要还有人在为别人煮一碗面,地球就不会睡着。”

她收拾碗筷时,发现那只布偶熊不见了。座位下只留下一枚银白色的稻壳,正是当年林音给她的“回源米”残渣。她将它收进怀表里,贴着胸口放好。这个动作已成为习惯,就像每天清晨喊一声“开饭了”,哪怕屋里只有她一人。

第二天清晨,林音来电。

信号断续,背景有金属摩擦声。

“小穗……你得来一趟西伯利亚。”她的声音带着罕见的颤抖,“我们找到了……另一口锅。”

小穗皱眉:“不是只有一口黑色圆锅吗?”

“原本是。但现在……它复制了自己。”

“什么?”

“就在昨夜,北极圈内一座废弃核基地地下,出现了一口完全相同的黑锅。但它……是倒扣的。而且锅底朝天,像是在承接什么。”

“承接?”

“雨水、雪、星光……还有人的泪水。”林音低声道,“我们检测到,它的内部结构和地球那口相反??不是吸收能量,而是持续释放。温度恒定在37。2度,正好是人体最舒适的触感。”

小穗心头一震:“你是说……它在‘反哺’?”

“不止。”林音深吸一口气,“我们在锅壁上发现了刻痕。不是文字,是菜谱。一道从未见过的料理,主料写着:‘思念之骨,悔恨之水,未出口的道歉三钱’。”

“这不可能……”

“但它存在。更诡异的是,当地原住民萨满说,这口锅已经‘醒’了十年。只是没人听懂它的语言??直到昨天,有个老人对着锅唱歌,锅里就冒出了他亡妻做的蘑菇汤。”

小穗沉默良久,终于开口:“我知道了。我马上出发。”

七十二小时后,她站在西伯利亚冻土之上。狂风如刀,刮得人脸生疼。林音带着一支小型科考队驻扎在临时帐篷中,人人脸色凝重。前方百米处,一口巨大的黑锅静静倒扣于地,表面覆盖着霜花,却始终不结冰。走近时,能听见锅内传来极轻微的“咕嘟”声,像是有人在慢火煨汤。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