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9章 出兵剿匪(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接下来的数日,常山县内的局势愈发波谲云诡。

剿匪一事牵动着各方神经,陈盛原以为“剿匪银”的提议足以让那些商贾扯皮推诿一段时日,拖延进程。

却不料仅仅三日之后,这些商贾竟似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推动着,迅速达成一致,愿共同献上剿匪银两千两,以作犒军之资。

然而,区区两千两,远未能填饱吴匡的胃口。

毕竟此番运作,尚需分润一部分给县令林狩,况且三日时间也委实短了点,吴匡当即便通过下属,隐晦的表达了“诚意尚显不足”之意。

消息传回,高、黄、杨三家家主自是勃然大怒,暗骂吴匡与陈盛贪得无厌。

两千两白银已非小数,足以让寻常人家几世衣食无忧,便是如七星帮这等盘踞一方的大帮,多年积累的现银也不过如此。

然形势逼人,箭在弦上。

为确保借刀杀人之计顺利施行,三大家族纵使心中万般不甘,也不得不再次妥协。经过一番暗中的博弈与协商,他们最终决定,再追加一千两白银。

同时,为防吴匡食髓知味、继续狮子大开口,他们亦暗中授意,将官府索要“剿匪银”之事巧妙散播出去,在常山县内引起了一阵不小的非议与骚动,意图借此施压。

当然,他们对此番舆论加以了严格控制,其目的并非真要搅乱时局,而是逼迫县衙尽快出兵。

如此软硬兼施之下,吴匡与陈盛心知,若再行推诿,于情于理皆说不过去。经商议后,终是定下了出兵剿匪的章程。

他也提前【趋吉避凶】了新情况,对此次剿匪的情况了然于胸。

是以,在储岳山希望调动北城武营作为剿匪主力之时,吴匡与陈盛交流过后也并未反对,但他还是认真叮嘱陈盛小心行事,若事有不对,必须以保全自身为主。

而那总计三千两的“剿匪银”,自然也需进行一番利益分配。

县令林狩,虽未出一分力,但凭借其地位,稳稳拿走了五百两。

县尉吴匡,作为主导者,分得一千两。

剩余一千五百两,方是用于打点武备营上下。

依照常例,大统领储岳山与诸位统领皆能分润不少,最后剩余的零头,才真正落到卖命出力的士卒手中。

然而此番,储岳山为表“忠心”与“高风亮节”,竟公然宣布,自己分文不取,将名下份额全数散于麾下士卒。

而此举也为他赢得了一片赞誉之声,一时风头无两。

大统领既已做出表率,其余各位统领纵使心中不舍,面上也不好意思多拿,只得纷纷效仿,将白花花的银子散了下去,倒是让底层士卒难得得了些实惠。

为求计划万无一失,在商贾筹集“剿匪银”的这几日里,储岳山更是时常亲赴北城武营,与陈盛“联络感情”。

言语之间,不仅极尽拉拢之能事,更是隐晦流露出待陈盛修为再进一步,他便主动退位让贤之意,试图以此麻痹陈盛,降低其戒心。

早已洞悉其奸计的陈盛,内心自是冷笑连连,不可能上当。

但表面上,他却恰到好处地流露出几分受宠若惊与对储岳山的“亲近”之意。二人往来愈发密切,关系看似“深厚”无比,直令武备营中其他几位统领暗生妒意,却又无可奈何。

谁让陈盛不仅背靠县尉吴匡,如今更得储岳山“青眼相加”呢?

眼见陈盛似乎并未起疑,储岳山为更进一步取信于吴匡与陈盛,竟主动将武备营内一些盘根错节的关系网,向陈盛“坦诚相告”。

譬如哪位与杨家过往甚密,哪位曾受过黄家恩惠等等,若是不明就里之人,恐怕真会以为这是储岳山递出的“投名状”,意图改换门庭。

陈盛则顺势而为,借着储岳山之口,对武备营内部的人员背景、利益纠葛了解得愈发透彻清晰。

只要摸清了这些根深蒂固的关系,待他日后执掌大权,进行清洗整顿之时,便可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