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9章 卫先生摊牌演戏癫狂的卫太太(第1页)
等到陈敬鸿的人一走,卫先生再也装不下去了,长长的吐出一口气,对着方言说道:
“刚才听到他们说的话,我感觉自己都快发病了!还好方大夫您帮我顶住了。”
方言对着卫先生说道:
“现在事情只。。。
雪落在北京的第三天,城郊的枯枝挂上了银白。我和朱韵没有回单位,而是去了趟香山脚下的档案馆旧址??那里曾是昆仑计划外围资料的临时中转站,如今只剩一堵断墙和几根锈蚀的钢架。我们本不抱希望,可就在清理塌陷土层时,铁锹碰到了一块金属板。
它不像之前见过的军用封存件,表面刻着一行极小的篆体字:“风起于青萍之末”。
掀开后,下面是一只密封铅盒。盒内并无文件,只有一枚老式录音磁带,标签上写着:**补录??林知远,1979。01。03**。
“他还录了后续?”朱韵声音微颤。
我攥紧磁带,指节发白。“这日期……是他被正式停职的前一天。”
回到住处已是深夜。我把播放器摆在桌上,像对待一枚即将引爆的炸弹。窗外风声呼啸,屋内暖气片嗡嗡作响。朱韵坐在我旁边,手心出汗,却坚持要听。
按下播放键的瞬间,林知远的声音再度响起,比上次更加沙哑,几乎带着喘息:
>“如果你们找到了这盘带子,说明‘Z’组织没能及时取走它。那他们一定遇到了麻烦……或者,已经牺牲了。”
>
>(一阵剧烈咳嗽)
>
>“我骗了你们。在主录音里,我说自己是失败者,可真正的背叛,是从一个更早的夜晚开始的。”
>
>“1976年冬,李允明老师找到我,说他完成了YUAN-7装置的核心算法验证。那天晚上,我们在地下实验室做了第一次模拟运行。结果显示:能量输出稳定,持续时间超过预期四倍。那一刻,我们都哭了。我们以为,中国人的能源自由,真的来了。”
>
>“但第二天,吴世勋带人查封了实验室。他们不是来检查安全的,是来抢东西的。他们拿走了全部原始数据盘,连备份母带都没留下。李老师当场抗议,被两名警卫架走。临走前,他只喊了一句:‘种子不能死!’”
>
>“我当时没敢拦。我甚至配合他们签署了‘技术失控风险报告’,把实验定义为‘高危误操作’。为什么?因为我收到了一封信……我女儿的名字,出现在一份‘海外进修推荐名单’上。”
>
>“他们用亲情当枪口。而我,扣下了扳机。”
>
>(长久沉默,随后是纸张翻动声)
>
>“但我留了一手。在最后一次数据归档时,我把YUAN-7的真实模型拆解成七段代码,分别藏进七台不同型号的民用设备里??一台收音机、一辆军用吉普的点火系统、一部老式电话交换机、一台气象雷达终端、一本《毛选》的夹层、一张唱片的沟槽,还有……一卷建筑图纸的经纬坐标。”
>
>“这些设备早已流向全国各地。有的可能已被销毁,有的也许还在某个仓库积灰。但只要有一件留存下来,真相就还没死。”
>
>“我把这个计划命名为‘青萍行动’。风虽小,却能撼树。愿后来者能找到它们,拼出完整的图景。”
>
>“最后,请替我告诉李老师……对不起。我不是不想勇敢,是我太怕失去。”
>
>(录音结束前,传来一声极轻的啜泣)
播放器自动停止。房间里静得能听见心跳。
朱韵捂住嘴,眼泪顺着指缝滑落。“他不是妥协……他是被胁迫的普通人。可正因如此,他的赎罪才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