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9章 惠民药铺(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此后,孟希鸿开始了疯狂“练符“。

他不吝灵力,以普通山石练习基础符文,如聚灵、坚固、避尘、驱虫。

每次刻画都是对灵识的淬炼,对灵力的掌控。他深知欲在青沉石上刻画更复杂强大的符文像小型防护阵,中级聚灵阵,基础还远远不够。

另一边,白沐芸的“惠民药铺”计划进入实操。

普通药圃中,那些宁神花与止血藤,得益于孟希鸿所绘聚水符引入的井水,虽经稀释,却已带上一缕灵泉特质,再辅以微弱的聚灵效果滋养,长势格外喜人,药性也远比寻常同类醇厚。

白沐芸事事亲为,亲自采摘、晾晒至研磨、配伍,手法娴熟轻柔,更在不觉间融入了水系灵力的润泽与土系灵力的厚养,使得最终制成的药散,药效愈发显著,品质也更上一筹。

几日后,“惠民药铺”在云泥乡主街悄然开张。

没有喧嚣,只有孟希鸿亲笔书写的对联,墨迹遒劲,昭示着孟家的立身之本:

惠风和畅润乡里,良药精诚济世人。

而“惠民药铺”的掌柜是冀北川力荐的本家老叔,冀福。

这位年过半百的老者,脸上刻着风霜,眼神却透着庄稼人的朴实与商贾的圆融。

他早年曾在县里大药铺做过十年学徒,辨药、识人、经营之道皆通,更难得的是那份刻在骨子里的诚信。

冀北川私下对孟希鸿道:“福叔当年因不肯以次充好,得罪了掌柜才回乡,信得过。”

药铺一开张,便以“真材实料,童叟无欺”立住了脚。这背后,离不开白沐芸的精心炮制。

药铺甫一开张,便凭“真材实料,童叟无欺”站稳了脚跟。

而这份信誉,与白沐芸的精心制药密不可分。

通过她这几年研读医书,孟希鸿发现白沐芸在药性药理颇有天赋,此番炼制宁神散与止血粉,更是极尽用心。

宁神花只取将开未开之花苞,以玉杵于青石臼中徐徐研磨,保留精华、去除燥气;止血藤则精选老韧根茎,先以文火焙烤,再以铜碾细轧,过筛取粉,终得细腻绛红的药末。

在她专注运作之下,药材受到她天生水、土双系灵力的自然滋养,进一步提质增效。

也因此,惠民药铺所售宁神散,止血粉不仅效果显著,价格更比乡里“济世堂”低了近三成!

口碑如同燎原之火,迅速烧遍了云泥乡及周边村落。

“孟家药铺,良心!”

“冀老叔实诚,药好价低!”

“用了止血粉,俺家那口子砍柴划的口子,两天就结痂了!”

“你别说,那宁神散才是最好用的嘞,我用了之后头也不痛了,晚上直接一觉睡到大天亮。”

涓涓细流般的银钱涌入,被孟希鸿精妙规划:六成换粮、盐、布等必需品,改善生活;两成用于药铺周转与药材补充;剩余两成,则被他以“孟家善堂”的名义,定期购买米粮布匹,由冀福出面,精准接济云泥乡及周边村落中孤寡贫寒。

“孟家仁义,当时他们一家搬来之时,我就觉得他们不凡,我还给他家送过鸡嘞,到时候看看能不能攀个关系打个折。”

“希鸿这小伙子真不错,是真心为咱们乡里着想!”

无形的声望如春日的种子,在乡民淳朴的心田深处悄然生根,默默滋长。

孟希鸿行走于乡间,所遇皆是真诚的问候与敬重的目光,那其中蕴含的感激发自肺腑,温暖而厚重。

这份日渐浓厚的“民心所向”,恰似沃野深耕后最肥沃的土壤,成为他构筑家族根基最坚实、最不可撼动的支撑。

然而,阳光之下必有阴影。时节如流,转眼一年过去,孟家药铺生意日益红火,而同街“济世堂“钱掌柜见自家门可罗雀,惠民药铺却人头攒动,脸色一日阴沉过一日。

他经营药铺二十余载,在乡里乃至县衙都有些关系,岂容一个毛头小子和一个老农骑到自己头上?

“哼,初生牛犊不怕虎!真当这云泥乡的药材行当是那么好做的?”钱掌柜眼中闪过一丝阴鸷,叫来心腹伙计,

“阿贵,去办几件事:第一,放出风去,就说惠民药铺的药效来得快,是掺了虎狼之药,久服伤身败元气!

第二,给我查清楚,他们那药圃在哪儿?用的什么肥?是不是用了什么邪门歪道!

第三,去县里‘百草堂’找李管事,就说我老钱有桩生意要跟他谈谈……”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