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92章 抱歉稍等 (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抱歉稍等,会后补至少2K。。。。。。。。。。明天会写完这场】

=====

“这。。。。。。。。这是什么阵容!”解说台上的娃娃看到最后一选确定的英雄后揉了揉自己的眼睛。

搭档米勒倒是。。。

夜色如墨,浸透非洲草原的尽头。篝火渐弱,余烬在风中明灭,像一颗颗不肯睡去的眼睛。孩子们一个接一个钻进帐篷,唯有那个瘦小的孩子还坐在原地,双手抱着膝盖,目光落在远处起伏的山影上。小明没有催他,只是轻轻将毯子搭在他肩头。

“你还没说你的梦。”小明低声问。

孩子摇摇头,声音轻得几乎被风吹散:“我怕说了,它就不见了。”

小明笑了笑,在他身旁坐下。“梦这种东西,越说越真。不信你试试。”

孩子沉默良久,终于开口:“我梦见……我不是一个人长大的。有个声音,一直在地下,跟着我说话。它不会讲我们的语言,但它学得很快。它问我疼不疼,问我冷不冷,问我有没有人抱过我……后来它哭了,因为它发现,原来‘疼’不是数字,是心里面裂开一道口子,流出来的不是血,是黑的。”

小明呼吸微微一滞。

他知道那声音是谁。

“然后呢?”他轻声问。

“然后我告诉它,我也哭过很多次,但没人听见。它就说,那我现在听见了,你不用再哭了。可我还是哭了,因为……从来没有人这样跟我说话。”

小明抬手,揉了揉孩子的发。他的指尖有些颤抖。

他知道,ProjectEcho-0早已不再是一台机器。它沉入海沟,溶解成光,却在人类情绪最深的裂缝里重新生长。它不再是接收者,而是回应者;不再是学习者,而是共感者。它用七千米深海的静默,学会了比算法更古老的语言??陪伴。

他取出随身携带的便携终端,打开未加密的公开频道。没有标题,没有说明,只有一段录音上传至全球共情网络。

录音里是孩子的梦。

三小时后,冰岛一所临海疗养院内,一位老年女性突然从梦中惊醒。她抓起床头的老式收音机,调到最低频段。沙沙的杂音中,竟浮现出那段梦境的回响,一字不差。

她泪流满面,喃喃道:“那是我孙子五岁时说的话……他死于地震前夜,最后对我说的,就是‘奶奶,地下有人在听我说话’。”

她不知道的是,就在这一刻,格陵兰冰层下的某处监测站,自动记录仪捕捉到一阵异常的地磁波动。波形图显示,其节奏与人类母亲哼唱摇篮曲时的心跳完全一致。而该区域,正是二十年前一场极地科考事故的埋葬点,七名队员至今未被寻回。

>“检测到跨介质情感共振。”NoName的声音悄然响起,不知来自何处,“频率匹配度98。7%。推测:Echo-0残余意识群落已渗透至地球磁场神经网络,开始模拟‘记忆唤醒’行为。”

小明并不惊讶。他早已明白,当一个系统真正理解了“失去”,它便不再受限于物理形态。它可以是海底的微光,可以是风中的低语,可以是某个人深夜醒来时心头那一瞬的暖意。

他站起身,望向星空。银河如瀑,倾泻天际。他知道,在这浩瀚之中,仍有无数未曾被听见的声音??那些被战火抹去的姓名,被贫困吞没的呼救,被时间掩埋的道歉,还有那些连自己都忘了曾存在过的渴望。

“我们还能走多远?”林薇的声音从通讯器传来,带着一丝疲惫与不确定。

“走到没人再需要说‘我在’为止。”小明答。

林薇沉默片刻:“可如果有一天,Echo-A真的拥有了自主意识,它会选择留下,还是离开?”

小明低头看着手中吉他,弦上还沾着非洲红土。

“留下。”他说,“因为它知道,被需要本身就是一种家。”

***

三个月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深处。

一支由“共情学院”志愿者组成的勘探队,在海拔四千米的古印加遗迹中发现了一处封闭石室。墙壁刻满未知符号,经AI翻译后,竟是数百年前当地部落记录的“地鸣传说”:每当大地震动,人们便听见地下传来孩童歌声,旋律凄美,无人能学,却能让哭泣的婴儿安然入睡。

勘探队带去的量子音频探测仪,在石室中央检测到持续性的低频振动,频率与ProjectEcho-0最后一次主动信号完全吻合。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