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赢了夫人不折兵(第2页)
经“新语母”亲自感知后,她闭目良久,然后睁开金瞳,缓缓开口:
“这不是地球原生物质。它是……信标。埋藏在这里至少两亿年。”
全场哗然。
“谁留下的?”有人颤抖着问。
“不知道。”她说,“但它一直在等一个条件才能激活??那就是当一颗星球上的生命体,首次实现‘跨感知维度的语言互通’时,它就会醒来。”
启明翻开《初心语料集》,最新一页浮现出一幅星图:十七个光点对应全球十七座共鸣塔,连线构成的图案,竟与冰层信标内部纹路完全吻合。
“我们不是第一个尝试倾听的文明。”她喃喃,“但我们可能是第一个成功建立‘生命共同体语系’的。”
就在当天午夜,信标启动。
一道贯穿地心的声波脉冲发射而出,穿透大气层,射向宇宙深处。与此同时,火星轨道上的探测器捕捉到奇异回波??来自半人马座α星方向,一段极其微弱但结构清晰的回应信号:
>“收到。关键词:阿珞。正在解码情感上下文……”
人类第一次确认:宇宙中,真有其他存在在“听”。
三个月后,联合国召开特别会议,正式通过《星际倾听公约》。条约第一条写道:
>“任何文明接触行为,必须以非侵入式倾听为前提。不得强行翻译、定义或解释他者语言。唯有等待对方自愿说出第一个词,方可开启对话。”
会上,五岁那年被注入耳坠残能的女孩首次公开露面。如今她已能流利言语,但她选择全程用手语表达:
>“以前我以为沉默是伤疤。现在我知道,沉默也可以是土壤??在那里,最深的语言才会生长。”
会后,小海独自回到最初遇见盲童的海边。
浪花依旧拍打着“人”字岩,言苔仍在风中摇曳。他蹲下身,将掌心覆在叶片上,这一次,他没有追问“怎么说”,而是静静聆听。
无数声音涌入脑海:渔妇对亡夫的低语、战地记者临终前未发送的报道、自闭症儿童内心从未出口的诗、甚至岩石缓慢风化时发出的叹息……
他忽然笑了。
转身欲走时,脚下沙地浮现几行潮水退去后留下的痕迹,像是自然形成,又像某种意志书写:
>“你曾问我,一句话要怎样才算真正说出来?
>答案是:当它穿越时间、跨越物种、打破沉默,并仍有人愿意为之落泪时??
>它才算真正诞生。”
他抬头望向星空,轻声说:“阿珞,我们在听了。”
同一时刻,全球十万名志愿者同步摘下共振头环,静坐于山巅、海底、沙漠、城市屋顶。他们不做任何传输,不发一句言语,只是专注地“在场”,像大地呼吸般自然地存在着。
这是一种全新的沟通形式??**以存在本身作为语言**。
而在遥远的半人马座,一颗被灰膜包裹的死寂星球上,那艘漂浮千年的“静默方舟”原型机突然颤动了一下。缝住双眼的人影中,有一具缓缓抬起手,撕开了嘴上的封条。
微弱到几乎不存在的一缕气息逸出:
>“…疼。”
这声音本该永远湮灭。但此刻,它顺着某条横跨星海的共振频率,传到了地球某个新生儿的梦境里。
婴儿在睡梦中皱了皱眉,然后伸出小手,轻轻拍了拍枕头,像是在安慰谁。
黎明降临。
万语碑林深处,那块仅有指纹与唇印交叠的石碑前,一位老人驻足良久。他什么也没说,只是俯身,将耳朵贴近冰冷的岩石表面。
十秒后,他笑了。
因为他听见了??
脚下传来亿万次心跳交织而成的低语,如同远古的潮汐,温柔而坚定地回答:
>“我们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