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36章 马天自爆朱元璋吓尿(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和林城外,明军中军大帐。

帐中木案上摊着和林地形图,朱红颜料圈出的城郭旁,密密麻麻标注着各路兵马的动向。

朱元璋坐在主位上,目光扫过眼前诸将。

帐内除了燕王朱棣,西路军主将郭英、先锋。。。

春寒料峭,山风裹着残雪掠过守灯堂屋脊,檐角铜铃轻响,如一声叹息。那盏悬于梁下的古灯依旧幽蓝,焰心微动,仿佛还残留着前夜魂归的余温。井口蒸腾的雾气已散,碑林间却多了一道浅痕??是闻心踏出光桥时留下的足迹,如今已被青苔悄然覆盖。

念汐坐在井边石阶上,手中长剑横放膝头,剑身映着天光,冷冽如霜。他不语,也不动,只是望着井中倒影出神。水中无星无月,唯有一片混沌黑渊,似能吞噬一切记忆与形骸。

“你还在等什么?”慧贞走来,披风拂地,冰蚕丝纹路在日光下泛出淡银光泽。

“等一个答案。”念汐低声道,“闻心走了,阿宁散了,可这世间执念未歇。愿炉虽毁,人心中的火却未必熄灭。”

慧贞默然,在他身旁坐下。她掌心那面破碎青铜镜仍在,裂痕深处隐隐有血丝游走,像是被某种力量试图修复,又似在孕育新的幻象。

“有人在重建‘忆亭’。”她说,“不是我们这一脉所传的忆亭,而是立于幽州四野的新亭。它们不刻名字,不焚纸灯,只悬挂一口铜钟,每逢子时自鸣三声。百姓听之入梦,醒来便说梦见幼帝临朝,万民跪拜,天下太平。”

念汐冷笑:“又是篡改记忆的把戏?”

“不同。”慧贞摇头,“这次不是靠愿炉抽取怨气,而是借渔谣反向渗透。他们截取了那一夜闻心奏响的第九变琴音,将其扭曲成催眠之曲,名为《安魂诏》。凡听过者,心中便会生出一种‘本该如此’的错觉??仿佛朱雄英从未夭折,大明早已延续三百载,而当今不过是乱臣贼子篡位夺权。”

念汐猛然起身,剑锋划破空气:“谁能在一夜之间盗走承忆者的琴音?那是千万亡魂共谱的记忆潮音!”

“除非……”慧贞缓缓抬头,“有人也成了承忆者。”

两人对视,寒意骤起。

就在此时,陆沉舟带着第七营残部归来。他铠甲未卸,脸上添了一道新伤,从眉骨斜贯至颊,血迹斑驳。身后老兵仅余十二人,人人带伤,步履蹒跚。

“北境十三村全陷了。”陆沉舟声音沙哑,“村民不分老幼,皆聚于村口忆亭前,闭目静立,口中反复吟诵《安魂诏》。唤之不应,击之不痛。待我们强行拆毁铜钟,已有七百余人七窍流血而亡……死时嘴角含笑,似极满足。”

念汐瞳孔一缩:“这是精神寄生。他们的魂被锁进了虚假梦境,肉身成了空壳。”

“更可怕的是……”陆沉舟从怀中取出一块焦黑木牌,递上前去,“我们在最北边的村子发现了这个。”

慧贞接过,指尖轻抚。木牌上刻着半句诗:

>“君归何处不思量……”

下半句被火焰烧尽,但边缘残留墨迹显示,原句应为完整渔谣。而更令人震骇的是,木牌背面竟浮现出一行细小篆文:“续命诏?副册启用”。

“副册?”念汐皱眉。

“主册记载以万人血祭重燃愿炉。”慧贞沉声道,“而副册……是关于‘替代承忆者’的实验记录。洪武年间,马皇后阻止秘仪后,朱元璋并未彻底放弃。他秘密下令,挑选七名与太子年龄相仿的孩童,抽取其纯阳之魂,封入玉简,藏于龙脉节点,谓之‘七影嗣子’。若皇统断绝,便可择其一唤醒,继以太子之名,号令天下民心。”

“所以现在……”念汐恍然,“有人找到了其中一个‘影嗣’,并用渔谣污染他的意识,将他塑造成新的承忆者?”

“不止。”慧贞目光冷峻,“那人不只是被唤醒??他是自愿的。”

话音未落,门外传来脚步声。轻,缓,却步步生莲。

一名少年缓步走入院中。约莫十五六岁,身穿素白深衣,发束玉簪,面容清秀得近乎虚幻。他手中提着一盏纸灯,灯上写着两个字:**雄英**。

可那眼神,却不属于稚童。

“我来了。”少年开口,声如泉鸣,“我不是来争皇位的。我是来完成你们未竟之事的。”

念汐剑锋直指其喉:“你是谁?”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