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六章 不敢擅专(第2页)
“给我一周时间。”他说,“让我再试一次。”
一周后,王磊回来了,带着一份长达三百页的改进方案。他提出采用多层梯度复合封装结构,结合AI实时监测电芯状态,从根本上抑制锂枝晶生长。他还建议引入量子点掺杂技术,提升固态电解质离子导电率。
尚德当场批准立项,并将该技术命名为“磐石架构”。
第十五天,极光星辰首辆工程样车下线。
车身采用航天级碳纤维单体壳,前后双电机布局,电池包嵌入底盘中央,整体重心低于传统燃油超跑。内饰极简,中控是一整块曲面透明OLED屏,可显示车辆状态、环境数据、卫星定位乃至星空图谱。
最惊人的是续航测试结果:在封闭高速环道上连续行驶2013公里,中途仅充电一次,耗时九分四十七秒。充电过程中,电池表面温度最高仅上升6。3℃,无任何热失控迹象。
消息传开,全球震动。
特斯拉紧急推迟ModelQ发布会;宝马宣布暂停新一代电动平台研发;日本经济产业省连夜召开闭门会议,讨论“中国技术突破对本国汽车产业的冲击”。
而国内,舆论彻底沸腾。
微博热搜前十占其六:“极光星辰续航破两千”、“充电十分钟能跑一千公里”、“尚德回应质疑:我不是天才,但我比谁都怕失败”。
有媒体找到当年曾嘲讽尚德“搞噱头”的某车企高管,问他现在怎么看。那人支吾半天,只说了一句:“也许……我们低估了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力量。”
但风暴并未平息。
第二十二天,国家安全局派人找上门。
一名身穿便服的中年男子坐在会客室,神色严肃:“尚博士,您的技术涉及高能量密度储能装置,已列入国家两用物项管制目录。未经许可,不得擅自出口,也不得向外资开放股权。”
尚德坦然回应:“我从未想过卖技术,更不会让核心技术外流。”
对方点头:“很好。另外,我们收到情报,境外势力正在试图通过商业间谍手段渗透贵司生产线。建议您立即启动内部安防升级。”
当天下午,叶开集团全面封锁核心研发区域。所有员工进出需经虹膜+声纹双重验证,实验室启用电磁屏蔽舱,对外通讯全部加密。安保团队由退役特种兵组成,24小时轮岗。
尚德却没有因此放松。
他知道,真正的敌人从来不在明处。
第二十五天,极光星辰开启盲订。
官网开放首日,预约人数突破三万,支付定金者达1728人。每人缴纳十万元不可退定金,总现金流超十七亿。
与此同时,首批限量编号公布:001号赠予昆仑山口“冰角”哨所,002号赠予川藏线牺牲官兵家属,003号赠予青海产线建设中最先签下劳动合同的工人。
其余996台,则通过全球抽签方式分配。
尚德亲自撰写公告:“这不是奢侈品,也不是炫富工具。它是证明??中国人可以造出世界上最安全、最持久、最高效的电动车。它属于那些相信科技应该服务于人的梦想者。”
第三十天,第一财经发布深度报道《尚德之问:谁在驱动创新?》。
文中提到,过去十年,中国新能源产业大多依赖模仿与追赶,而叶开集团此次突破,是首次由本土企业主导的底层技术创新。“尚德模式”引发学界热议:一个非科班出身的企业家,如何精准预判了全固态电池的技术路径?
文章最后写道:“或许答案不在技术本身,而在那个风雪夜里,他看见战士们用热水洗脸时眼中的泪光。”
那天晚上,尚德独自驾车驶向郊外。
车子是极光星辰的测试版,安静得像一片落叶滑过夜色。他把车停在山顶观景台,打开天窗,仰望星空。
手机响了。
是任总。
“你知道刚才华威董事会开了个会吗?”任总声音低沉,“他们提议收购叶开30%股份,估值两千五百亿。我说不行。你知道我怎么说的吗?我说??‘尚德不是你们的并购目标,他是这个时代的一道光。’”
尚德笑了,没说话。
“你要小心。”任总忽然语气一沉,“有人已经开始动手了。今天上午,证监会接到匿名举报,称你涉嫌内幕交易、财务造假、骗取政府补贴。虽然初步核查已被驳回,但这只是开始。他们会用尽一切手段,把你拉下来。”
“我知道。”尚德望着星空,“但他们忘了,我早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挂掉电话,他打开后备箱,取出一块SD-FS01电池模组,轻轻放在车顶。
月光下,金属表面映出淡淡的蓝光,像是大地的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