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疯了(第2页)
我有些好奇,就多看了两眼司机提醒我。
“小心看到眼睛里面拔不出来了,这可是我捡的漏。”
我笑了出来,这压根就不是个正经的铜钱。
“我说老哥,你没那个本事就别学人家,你这玩意儿根本不是捡的漏,你这是个假货。”
司机都已经要呆住了。
“你没开玩笑吧?”
“你是干啥的?你认识铜钱吗?”
我淡定的看着司机点点头,这东西我能不认识?
我还列举了铜钱的发展历史,最早是刀型的货币。
后来才逐渐的演变成了圆形,甚至还有过一段时间的其他各种形状的乱币。
司机被我的言论给惊到了,其实我乍一看感觉这东西是个假货。
但我让司机取下来摸了两把,忽然发现这手感不对劲,这种钱币感觉太怪了。
“不像是铜钱倒像是砸的黄铜。”
司机没听懂我这句话,我也只是下意识说出来的,我真想给自己一个嘴巴。
以前好的铜钱都是要铸造的,还需要其他的打磨和穿孔等工艺。
但是这种砸出来的铜钱就不一样,是要取等份的材料放在模具里,用锤子不断的砸。
这种工艺在清朝初期就没了。
“兄弟,你没骗我吧?”
“我还指望这枚大钱给我转运呢。”
我故意调侃真钱转运,假钱,怎么可能做得到?
司机骂骂咧咧,说什么都要回去找那个卖给自己这大钱的人。
我已经在琢磨,怎么才能把这钱弄到手里?
像是这样的铜钱,每个朝代的皇帝每年要铸造十枚。
主要不是为了流通之用,而是丢在宫殿各角落,如果有人发现这东西,那多半会是在某处宫殿的遗址。
所以有一段时间,盗墓贼会把这东西当成指南,到处寻找。
而且每个朝代都造的工艺不一样,这传出来的样式和图形也不一样,如明朝跟宋朝的区别就是多了一层内环。
但这区别就大了。宋朝的一个能卖一万块钱,但明朝的就能卖五万。
别看只是区区的内环,却凝聚了明朝当时的科技水平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