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惊天大八卦(第1页)
能考上秀才的,没有一个是蠢人,更没有一个是懒汉。
短暂的寒暄、互通姓名之后,大家便都一头扎进了书山题海里。
每天天不亮就有人在院子里踱步苦读,到了深夜亥时,窗格里透出的灯火依旧一片通明。
在这座独木桥上,身边的每一位同窗,都是来年乡试考场上的竞爭者。
此时多熬一个时辰,將来就可能多一分胜算。
李彦舟虽有“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本事,又有两世为人的见识和逻辑思维打底,可面对这群卷王中的卷王,他也不敢有丝毫托大。
別人不熄灯,他便也陪著。
况且,他如今顶著案首的名头,本就惹眼,若是表现得太过鬆懈,少不得要被人背后议论,说他恃才傲物,懈怠懒惰。
有时候晚上实在困得撑不住了,他乾脆不熄烛火,让它自个儿烧著,直接躺下睡觉。
给各位竞爭者们营造出一种自己仍在苦读的假象。
果不其然,这么一来,第二天清晨,总能看到几个同窗顶著一对黑眼圈,呵欠连天,精神萎靡。
案首都这么努力,我们有什么资格鬆懈?
住在对面的於致远便是其中最明显的一个。
这位仁兄似乎从入院第一天起,就把李彦舟当成了毕生之敌。
无论做什么,都要暗中与他较劲,总想著压他一头。
李彦舟什么时候起,他必定要更早;李彦舟的灯火亮到何时,他的灯火就绝不先灭。
就连晨读时,他的嗓门都要刻意比周围人高上那么一截。
李彦舟有时候都忍不住在心里琢磨。
这位“於兄”將来真能金榜题名,自己这盏从不熄灭的“引路明灯”至少得占一半功劳!
这天清晨,读完早课,腹中早已飢肠轆轆。
李彦舟和陈博文结伴,一同朝膳堂走去。
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两人关係越发熟稔,几乎是形影不离。
府学的膳堂,就跟后世的大学食堂差不多。
地方宽敞,能容纳上百人同时进食。
提供的饭食种类还算丰富,粟米粥、白面馒头、杂粮饼子都有,就是味道只能说果腹,谈不上美味。
不过胜在价格低廉,深受寒门学子的欢迎。
当然,那些家境优渥的富家子弟,大多是不屑於来此的。
他们要么在外面酒楼包饭,要么由家中小廝每日掐著点送来食盒,饭菜精致,还冒著热气。
於致远本来也是家里送饭的一员,可他不知从哪儿打听到李彦舟日日都在膳堂用饭,便也拧著劲儿,不让小廝送了,非要跟著来膳堂吃这寡淡的饭食。
陈博文家境殷实,却是个隨和性子,吃嘛嘛香,从不挑剔。
他更喜欢膳堂里这股子热闹的人气,端著一大碗粟米粥,配著两个白面馒头和一碟咸菜,就能呼嚕呼嚕吃得喷香。
两人点好饭菜,刚找了个角落坐下,李彦舟一抬头,便看到了一个熟人。
正是有些时日没见的王景珩。
王景珩显然已经用过了早饭,一身剪裁合体的杭绸直裰,衬得他愈发丰神俊朗。
他正准备离开,见到李彦舟,脸上立刻露出笑容,主动走过来打了个招呼。
“彦舟,这么巧。”
隨即,他又笑眯眯地转向李彦舟身边的陈博文,態度很是亲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