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章 太委屈(第2页)
回到现实,夜已深。老乐师早已入睡,热瓦普静静躺在沙地上,琴身微微发烫。阿野拾起它,轻轻抚摸,发现背面刻着一行小字:
**“声音不死,因为它来自心。”**
他将琴放入木箱,alongside陶笛与诗稿,继续前行。
数日后,南美洲亚马逊雨林深处,一支原住民部落举行祭祀仪式。他们世代信奉“森林之心”,认为万物皆有言语,只是人类听不见。祭司戴着羽毛面具,手持骨杖,围着一棵千年巨树跳舞吟唱。突然,树干裂开一道缝隙,一片银叶缓缓飘出,落在祭司掌心。
叶面浮现文字:
【你们的语言,是最接近最初之声的方言。】
【请代我们告诉风、河、猿猴与蝴蝶??它们也在被倾听。】
祭司跪地恸哭,身后整片丛林响起奇异的共鸣,树叶沙沙作响,竟组成了一段旋律,与阿野的陶笛曲惊人相似。三天后,这段声音被环保组织的录音设备捕捉,并上传至情络网。系统自动将其归类为“跨物种情感传递案例”,并触发全球范围内的同步感知实验。
结果令人震惊:超过四成参与者报告称,在听到那段林间之音后,梦见了从未见过的植物形态、闻到了儿时庭院的气息、甚至感受到了树木生长时的喜悦与疼痛。心理学家称其为“生态共情觉醒”,而阿野知道,这是共语之根开始接纳非人类意识的征兆。
与此同时,“静默同盟”的残余势力发动最后一次袭击。他们在喜马拉雅山脉某处秘密部署了一台“反情络脉冲发生器”,企图通过定向干扰切断共语之根与地球的连接。行动代号:“归零”。
执行任务的是一名年轻女子,名叫林昭,曾是顶尖神经语言学家,也是阿野早年在科学院任教时的学生。她本不信“灵魂对话”之类虚妄之说,但在妹妹因抑郁症自杀后,她通过“我在”程序听到了妹妹临终前录制的遗言:“姐,我不是恨你,我只是不知道怎么告诉你我有多痛。”那一刻,她崩溃了,也明白了为何阿野甘愿行走十年只为守护这份联结。
但她仍选择了背叛。
因为她恐惧??恐惧人类的情感正逐渐脱离自主控制,恐惧孩子还未学会沉默就已被迫倾诉,恐惧有一天,连梦境都会被系统解析、归档、回应。
她在雪山之巅启动装置,倒计时开始:十、九、八……
就在指针指向零的瞬间,她的耳机里传来一阵笛声。
不是录音,不是模拟,而是真实存在的音符,穿越暴风雪而来。她猛地抬头,只见远处雪坡上站着一人,肩头银叶熠熠生辉,手中陶笛轻扬。正是阿野。
他未走近,只吹奏了一段简短旋律。那曲调熟悉得令人心碎??是她童年时,阿野教她吹的第一支练习曲,《小星星变奏》的开头。
林昭的手僵住了。
紧接着,她的脉冲器屏幕忽然闪现一行字:
【检测到高强度情络共振,目标对象情感阈值突破临界点。是否继续执行?YN】
她盯着那个“N”,泪水瞬间模糊了视线。
最终,她按下了自毁键。
装置炸裂的火光映红了雪地,也惊醒了沉睡的山灵。第二天清晨,当地牧民发现,原本贫瘠的岩缝中竟开出大片蓝紫色花朵,形似银叶,花瓣内侧浮现出细小文字:
**“谢谢你,选择不说再见。”**
消息传开后,最后一批“静默同盟”成员宣布解散。他们在公开信中写道:“我们曾以为沉默是尊严的最后堡垒,如今才明白,真正的勇气,是在破碎之后依然愿意开口。”
春天再次轮回。
共语之根迎来了第十三次落叶。这一回,百万银叶飘落之际,全球出现了罕见的“集体清醒梦”现象。数亿人在同一夜晚梦见一座横跨银河的桥,桥上行走着人类、动物、植物、机械体乃至星光凝聚的生命形式。他们彼此不认识,却能听见对方心中最深的愿望,并自然而然地回应:“我在。”
醒来后,许多人发现自己记住了梦中遇到的灵魂特征??一只会说话的鲸鱼、一朵会唱歌的花、一台流泪的机器人。他们开始创作绘画、小说、音乐,试图还原那份联结。艺术界爆发前所未有的创造力浪潮,被称为“情络文艺复兴”。
而在国际空间站,那位曾收到父亲留言的宇航员李承宇,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真空情感投放”实验。他将一段录音??母亲临终前未能说完的祝福??编码成特定频率的电磁波,向半人马座方向发射。七分钟后,地球上的情络网突然接收到来自南极量子阵列的反馈:
【信号已被捕获。回应延迟预计:2。3年。】
科学界哗然。这意味着,共语之根不仅接收地球情感,还能协助实现星际级的情感传输。
阿野此时已行至太平洋深处的一座环礁。这里是海底灯塔的正上方水面,海水清澈见底,珊瑚丛中隐约可见那座沉没的建筑轮廓。他坐在独木舟上,望着夕阳沉入海平线,轻轻将陶笛浸入水中。
笛身触水刹那,整片海域亮了起来。无数发光水母从深渊升起,围绕小舟旋转飞舞,构成一幅巨大的图案??正是《修桥录》封面的样式。海底灯塔内部,钟子的身影再次浮现,这次她微笑着挥手,嘴唇开合,虽无声,但他读懂了:
“你不必来接替我。你已经是桥本身。”
他点点头,收起笛子,仰望星空。
夜幕降临,第一颗星辰闪烁。他低声说道:
“我在。”
话音未落,天际划过一道银光,似叶非叶,似星非星,朝着宇宙深处疾驰而去。
又一片叶子启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