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1章(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然而,更令她没想到的是,等车小哥二话不说就上来抓住她的胳膊。

江忆安后背冷汗直冒,后知后觉得想,原来两个人是一伙的,想要跑已经来不及了,男人的力气太大,用手臂卡着她的脖子拖着往门口走。

意识到这群人大概是前段时间到处都在传的人贩子,她喉间溢出断断续续的求救声:“救命!”

陈万怡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动作吓了一跳,扔下可乐就朝其它岔口零星的人求救:“救命,有人吗,有人贩子!”

陈万怡嗓门大,惹得路过的人好奇往这边看了一眼,但是随后又很快收回目光。

江忆安左踢右踹,长期干农活力气大,那人也只能像压制案板上反弹的鱼一样死死压着她,没讨到什么好处。

“着火了!”江忆安用尽最后的力气对着陈万怡说,“喊着火了!”

陈万怡惊慌的脸上忽然明白过来,下一秒她的声音像喇叭一样传遍建筑的每一个角落:“着火了,着火了,快来救火啊——”

果不其然,不到几分钟,有人拿着灭火器匆匆赶来。

可这时原地哪里着火,只见建筑尽头,有两个女孩被拉上了车,陈万怡的嘴也被捂起来。

保安们离那边太远,来不及过去,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男人将女孩拖进车里。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人贩子逃之夭夭的时候,下一秒,一个身影冲出人群,在地砖上猛地滑出去,最后一刻,一把拽下将要拉车门的人。

车里其他人见状,赶忙上去帮忙。

而江忆安趁势挣脱,一脚踹开车门,把陈万怡推出去,随后反身踢开抓着自己衣服的人,跳出面包车,直接冲过去死死拉住被陈万怡母亲拽倒在地的男人。

保安见状,这才反应过来,长长的内街,响起一阵凌乱的脚步声,许多人闻声而来,只是,尽头哪里还见到面包车,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

车开走了,留下其中一个落单的人贩子,被保安扯着胳膊,气喘吁吁地跪在地上,长长的血线从鼻子里倾泻而出,被江忆安挣扎的时候一脚踹破,流了满地的血块。

很快,有人报警,警察来的时候顺便通知了江忆安的监护人陈明。

陈明就此知道江忆安在庆阳火车站经历的一切。

那天,江忆安被气急败坏赶来的陈明领回去之后,从此像变了一个人。

及肩的头发剪成了短发,也没有再离开家,每天傍晚都会坐在门口的矮石上发呆,一开始陈明还管过她,但是唯独这件事打也没用,只能任由她每天在那里坐着。

“这就是忆安三次离家,”张博遥看着许一,这才开始进入正题,“其实,促成忆安第三次离家,是因为陈明那天用了和你一样的方法来学校里闹,把那个老师赶走了,在你们之前,陈明一共赶走过两位老师。”

许一有些惊讶地看向张博遥,动了动唇想要说什么。

张博遥自嘲地摇了摇头:“也怪我,那时太优柔寡断,护不住老师……”

许一有预感,张博遥接下来说的话,才是她真正想要知道的事情。

分枝(7)

张博遥大学本科毕业,九十年代,大学生很少,她是当时瓦罐村出来的第一个大学生,也是在很多年以后唯一一个。

毕业之后,张博遥从省外回到庆阳工作,那个年代人才稀缺,她本该前途一切大好,步步高升,可是却在事业最风光的那几年,毅然决然请辞,回瓦罐小学当校长。

这个决定对别人来说可能难以理解,甚至觉得太过可惜,可对张博遥来说,回到基层,回到养育自己的地方,将余生奉献给正在蓬勃发展的教育事业,活得才有意义。

七年前,江忆安十岁,上小学六年级,彼时,瓦罐小学刚从瓦罐村旧址搬到新址,以前破旧漏风的土房子换成了高大敞亮的砖瓦房。

一年级的时候,张博遥就注意到了这个漂亮又活泼的小姑娘,因为成绩常年稳居第一且极具亲和力,在学校里人缘好,乐于助人,在同学之间有威信,总是扎着挺翘的小辫子,背着书包,清脆的嗓音朗声叫道:老师好!

仿佛一切美好的品质在这个小女孩身上都能看到。

后来,上了六年级,江忆安的成绩依旧稳居第一,可是性格却变得越来越沉默,不愿与人交流,渐渐的,就很少有人主动找她玩。

不过,依然有一个女孩跟在她身后,两人不属于同一年级,就算对方不搭理自己,也会主动凑上去跟她说话。

陈万怡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踢键子、玩花绳、跳皮筋……除了学习,课外活动样样精通,放学后,她教她玩游戏,她教她做习题。

那时,两家父母关系好,她知道江忆安所经历的一切。

那些母亲与母亲之间的互诉衷肠,刻意隐藏在身上的淤青与不为人知的眼泪,她都躲在门后偷偷看过。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