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袒露(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分享会风波过去几日,那份由国际展讯带来的喧嚣与梁安琪偃旗息鼓后的平静,并未让舒榆的心真正安宁。

她知道,这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那个男人的影子。

他像一位技艺高超的弈者,总能在她需要时,不着痕迹地落子,为她化解危机,却也让她更深地陷入他编织的无形之网。

傍晚时分,画室的门被轻轻敲响。

舒榆打开门,看见李璟川站在门外暮色里。

他依旧穿着衬衫西裤,但未系领带,领口随意地解开一颗扣子,眉眼间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倦意,不似平日那般严谨到一丝不苟。

“刚结束一个视频会议,”他解释道,声音比电话里更显低沉,带着一点沙哑,“想到就在附近,过来看看你,没打扰你创作吧?”

舒榆侧身让他进来,“没有,刚好今天收工得早。”

他的目光在画室里扫过,最后落在窗外渐起的月色和波光粼粼的江面上。

“出去走走?忙了一整天,想透透气,江边的月色应该不错。”

舒榆没有拒绝。

初夏的夜晚,微风习习,确实适合散步。

她顺手拿起一件薄开衫搭在臂弯,与他并肩走出了画室。

他们沿着寂静的河岸慢慢走着。

青石板路被月光洗得发亮,两岸的垂柳在夜风中轻轻摇曳,在水面划开细碎的涟漪。

远处有零星的渔火在江面上闪烁,与天际初升的星子和逐渐清亮的月光交相辉映,空气中弥漫着桂花即将凋谢前最后的浓香,混合着江水特有的湿润气息。

他们起初只是沉默地走着,气氛却不显尴尬。

月光将两人的影子拉长,偶尔交叠,又分开。

这份静谧与并肩而行的默契,本身就像是一种无声的交流。

走了一段,路过一个卖莲蓬的老妪的小摊,李璟川停下脚步,买了两支新鲜的莲蓬。

他熟练地剥开翠绿的外壳,取出里面白嫩的莲子,自然地分了一半给舒榆。

“尝尝,这个时候的莲子最清甜。”

舒榆接过,将一颗莲子放入口中,果然清甜脆嫩,带着一股独特的荷塘清香。

她有些惊讶地看了他一眼,很难想象他这个身份的人,会对这种市井小食如此熟稔。

李璟川仿佛看穿了她的想法,一边剥着另一支莲蓬,一边淡淡道:“小时候,外婆家附近就有荷塘,夏天最期待的就是这个,常常吃得满手满脸都是绿色的汁水,回去总被母亲说教。”

他的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怀念,那是一种褪去了所有身份光环的、纯粹的儿时记忆。

舒榆静静地听着,仿佛能透过他此刻沉稳的面容,看到那个在荷塘边奔跑的、无忧无虑的少年。

继续往前走,河岸逐渐开阔。

他们在一处伸向江面的小平台停了下来,倚着木质的栏杆,望着眼前开阔的江景。

月光如练,倾泻在江面上,随波光流动,碎成万千银鳞,对岸的山峦在夜色中呈现出墨色的剪影,静谧而深沉。

就是在这片令人心旷神怡的宁静中,李璟川忽然开口,声音在静谧的夜色里显得格外清晰,也格外真实。

“有时候觉得,治理一座城市,比想象中更难。”他顿了顿,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对她倾诉,目光依旧望着江心。

“不是所有的决策都能让所有人满意,很多时候,只能在不同利益和诉求之间,寻找一个看似平衡,实则谁都无法完全满意的支点。甚至,有些明明知道是对的事情,长远来看利大于弊,推进起来也阻力重重,需要妥协,需要权衡,需要耐心等待时机,需要暂时牺牲掉一部分人的眼前利益。”

他的声音里带着一种深切的疲惫,那不是身体上的劳累,而是精神上的重负。

他微微蹙着眉,月光照亮了他眼下的淡淡青影。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