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72章冬至(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十二月,老房子的第一次采购,陈启山没有出面,全程交给小六和李行山。

豆腐坊这边有心理准备,陈启山也提前和大嫂二嫂等人说明白,所以没有什么波折。

四位堂姐夫这边到是有些意外,但有小六在,倒也。。。

夜深了,南岭村的灯火一盏接一盏熄灭。陆鸣的小屋却还亮着,油灯在窗纸上投下晃动的影子,像一页未写完的信笺。林小满披着旧毛毯坐在门槛上,望着那棵重生的梨树。雨刚停,苔藓蓝光微闪,仿佛星子落进了地里。

屋里,录音机正缓缓转动一盘编号为“XN-0001”的磁带。那是第一段被正式录入心井记忆库的声音??冬至那天,小女孩在广播中说出“我听见有人在很远的地方祝我生日快乐”时的原声。七十三年来,这盘磁带从未离开过陆鸣的手边。每年冬至,他都会亲自播放一次,哪怕耳朵早已听不清,也要让骨传导耳机把那稚嫩的声音送进颅骨深处。

林小满忽然站起身,走进屋内。她轻轻按下暂停键,从柜子里取出一只木盒。盒子没有锁,只用一根红绳缠了三圈,打了个死结??那是苏禾生前教他们的“封音结”,传说能锁住一段不愿再传的声音。

“你还记得这个吗?”她问。

陆鸣睁开眼,目光落在木盒上,久久不动。终于,他点了点头。

“是陈砚秋留下的最后一段录音。”他说,声音沙哑如风穿枯竹,“我们答应过,除非‘亡魂开口’,否则永不开启。”

林小满坐到他身边,手指摩挲着红绳。“可最近……”她顿了顿,“我总觉得,有些事不对劲。”

陆鸣没说话。他知道她在说什么。

三个月前,西伯利亚那座被查封的“数字灵堂”遗址突然重新发出信号。不是通过网络,也不是卫星,而是借由地下岩层传导的一段低频震颤,频率恰好与听花释放的基准音波重叠。全球十七个听花群落同时出现异常:花瓣闭合、根系退化、释放音波的时间从清晨推迟到午夜,甚至有几株开始向阴暗处蔓延,像是在躲避阳光。

更诡异的是,那些曾因听花而平息冲突的地方,暴力事件悄然回升。中东难民营的孩子们又开始打架,北欧小镇议会再度陷入僵局,监狱里的囚犯撕毁了窗台上的花盆,用碎瓷片刻下“它骗人”三个字。

科学家检测发现,这些听花的基因序列并未改变,但它们体内生成音波的机制被某种外部信号干扰,导致频率偏移0。7赫兹??不多不少,正好落入人类潜意识最易受暗示的区间。

“不是自然变异。”苏鸣在紧急会议上断言,“是有人在用‘共听’的壳,喂养旧时代的毒。”

而就在此时,世界各地陆续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逝者“归来”。

起初只是零星传闻。某位母亲深夜接到儿子电话,声音和生前一模一样,说他在另一个世界过得很好,让她别难过;一位老兵梦见战友站在战壕尽头,对他点头微笑,醒来枕边竟有一枚锈迹斑斑的军徽;更有甚者,在家中老式收音机里听到已故亲人的声音,反复说着“我想回家”。

人们本以为是思念成梦,直到有人录下音频送去分析??声纹完全匹配,情感波动真实,连呼吸节奏都与生前医疗记录一致。若非死亡证明确凿,几乎无人能辨真假。

“这不是AI。”一位语音专家颤抖着说,“这是……某种我们不懂的技术在重构灵魂的回声。”

陆鸣知道,这是伪聆者的反扑。他们不再伪装成信号,而是直接侵入“共听”的信仰核心??人们对逝者的记忆与爱。

他想起陈砚秋的警告:“若见‘亡魂’开口,请敲钟三次,倒着敲。”

可世上哪还有钟?

马里亚纳的钟楼早已化作海底残骸,七口古井也被联合国列为文化遗产,禁止鸣响。唯一还能产生“净语共振”的,只有南岭村这棵雷击梨树??它的天然谐振腔,理论上可以模拟倒钟的逆频。

但没人敢试。

因为谁也不知道,一旦敲响,会不会彻底切断那些仍在倾听的温柔耳膜。

林小满解开红绳,掀开木盒。

里面没有磁带,只有一块黑色晶片,表面刻着细密纹路,像极了脑神经的拓扑图。她将晶片插入一台老式读取器,按下启动键。

片刻后,录音响起。

不是陈砚秋的声音。

是一个孩子的哭声。

清脆、无助、带着山南方言特有的尾音上扬。接着,一声女人的惊呼:“小秋!别跑!”然后是重物坠地的闷响,血滴落在石板上的轻响,持续了整整十二秒。

录音戛然而止。

陆鸣浑身一震。

“这是……他妹妹的死亡现场?”林小满声音发抖。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