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腰玉(第2页)
“算我一个。”林九吐出一口不存在的烟雾,“反正也没别的地方去。”
“断戟未折,信念犹存。”林昭沉声道。
林十一举起芯片:“血符已褪,使命新生。”
信号传开后,不到十分钟,全球已有两千余人响应,自发组成地方联络站。教师、医生、狱警、程序员、流浪者……他们来自不同领域,却都曾在某一刻因共感而改变人生。
车队抵达一处山谷时,已是黄昏。
这里曾是初代共鸣者的秘密训练营,如今只剩断壁残垣。但在废墟中央,一棵古树依然挺立,枝干扭曲如挣扎的手臂,树皮上刻满了名字??每一个都是自愿献祭的共鸣者。
苏璃走到树下,伸手抚过那些凹痕。
“母亲的名字在这里。”她低声说。
晚晚靠上前,忽然浑身一震。“姐姐……树在说话。”
其他人闭目凝神,随即纷纷睁开眼。
不是语言,也不是声音,而是一种纯粹的情感流:悲伤、遗憾、骄傲、期盼……层层叠叠,如同千年的风穿过叶隙。
“这是集体记忆的残响。”林十一分析,“共鸣核虽灭,但强烈的情感印记仍能通过环境载体留存。”
“不,不止如此。”晚晚跪坐在地,手掌贴上树根,“它在等我们做出下一个决定。”
“什么决定?”
“是否重建共感学院。”
众人一怔。
“你是说……系统化培养新一代共鸣者?”林九皱眉,“那和终焉议会有什么区别?”
“区别在于起点。”晚晚抬头,银眸映着晚霞,“他们是从恐惧出发,用规则压制人性;我们是从爱出发,用教育唤醒觉知。我们需要一所学校,教孩子们如何分辨自己的情绪与他人的情绪,如何设立边界,如何在共感中保持独立人格。”
苏璃望着妹妹,眼中泛起泪光。“就像你小时候没能拥有的那样。”
晚晚点头。“我不想再有孩子被当作工具培养,也不想再有人因共感而发疯。我们要建的不是军队,是家园。”
林昭沉吟片刻:“我来负责安全体系。不设围墙,但要有预警机制,防止外部势力渗透。”
“我设计课程框架。”林十一说,“结合神经科学、哲学、艺术与实战心理训练。”
“那我就当个看门的老头。”林九咧嘴一笑,“顺便教他们抽烟??当然是假的。”
苏璃笑了,泪水却滑落。
“那就……在这里开始吧。”
当晚,他们在古树周围点燃篝火。火焰跳跃间,五人再次结成共鸣阵列,将各自的记忆与意志注入大地。光芒渗入土壤,沿着树根蔓延,整片山谷开始轻微震动。
次日清晨,奇迹显现。
废墟中钻出嫩芽,迅速生长成一片银叶林,叶片形状酷似手掌,随风轻轻摆动,仿佛在无声鼓掌。而在古树正前方,一座石质建筑轮廓悄然浮现,无梁无柱,却自有结构之美,门楣上浮现出四个古老文字:
**心之所向**
消息传开后,世界各地陆续有人徒步前来。他们带着行李、书籍、乐器、画笔,甚至只是空手,却都怀揣同一个愿望:成为共感文明的奠基者之一。
三个月后,第一期学员入学。
三十名少年,年龄从十岁到十六岁不等,背景各异:有战争孤儿,有自闭症患者,有天才儿童,也有街头流浪儿。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已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未经训练的共感能力。
开学第一天,苏璃站在讲台上,面前是一双双充满困惑与期待的眼睛。
“你们可能会问,为什么要学‘感受’?这不是天生就会的事吗?”
她停顿了一下。
“但我告诉你们,真正的共感,不是听见别人的心跳,而是能在听见的同时,依然守住自己的节奏。不是为了操控,不是为了迎合,而是为了让这个世界少一点误解,多一点温柔。”
一个小男孩举手:“如果我感受到别人的痛苦,我会忍不住哭,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