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6章 嫂嫂跟本王喝一杯(第2页)
众人悚然。
“也就是说,只要有一处封印松动,缄口盟就能借尸还魂?”程芷兰声音发颤。
“所以我们的任务还没结束。”林知微站起身,望向洞外渐亮的天色,“我们要走遍七地,唤醒那些被遗忘的记忆,把每一个被抹去的名字重新刻回来。”
七日后,七脉传人再度启程。
第一站,洛阳邙山。
她们潜入古墓深处,穿过坍塌的廊道,最终在一间密室中发现了一具石棺。棺盖刻着“周玉娘”三字,正是七脉先贤中最神秘的一位??她曾是北魏女官,主持编修《巾帼志》,记录历代才女事迹,结果书成之日,全城女子书院遭查封,她也被赐毒酒而亡。
林知微轻轻推开棺盖,却发现里面并无尸骨,只有一卷竹简静静躺着。
展开一看,竟是《巾帼志》残篇,记载了数十位被正史忽略的女性:有发明织机的巧匠,有率军守城的县令夫人,有写出《天象论》却被冠以夫名的天文学者……
而在最后一页,周玉娘留下遗言:
>“我知此书必毁,故分七部藏于各地。若后人得其一,则希望未灭;若集齐七部,则真理重生。
>不求青史留名,唯愿后来者知:我们不是不存在,只是被藏了起来。”
林知微泪流满面,将竹简紧抱怀中。
第二站,扬州瘦西湖畔。
此处原有一座“荷风书院”,专收贫寒女子入学,创办者正是七脉中的裴素心。她出身商贾之家,自学经史,后变卖家产兴学,却被族人告发“败坏门风”,书院被拆,她投湖自尽。
如今湖心岛上只剩断壁残垣。林知微带人在废墟下挖掘三日,终于找到一只铁匣。匣内藏有一面铜镜,镜背镌刻一首词:
>**“莫道红颜空薄命,
>笔底风云亦峥嵘。
>纵使千载无人识,
>一字一句总关情。”**
更令人震惊的是,当月圆之夜,铜镜竟映出湖底景象??数百名女子的身影在水下读书、写字、辩论,宛如一场永不落幕的讲学。
“她们的灵魂还在守护这里。”程芷兰喃喃。
第三站,成都浣花溪。
这里是医脉祖庭所在地,程昭宁曾在此设立“慈济堂”,救治疫病百姓,并写下《女医十方录》。然而朝廷忌惮女子掌医权,派人纵火焚堂,程昭宁葬身火海。
林知微循迹而至,在溪边老槐树下掘出一口药炉。炉心藏着一本焦黑的小册子,竟是《女医十方录》原本!书中不仅记载药方,更有大量病例分析与医学理论,甚至提出“病毒致疾”之说,比西方早八百年。
“这才是真正的科学。”程芷兰激动落泪,“可他们宁愿让万人病死,也不愿承认一个女人懂医!”
第四站,太原晋祠。
柳含章故乡。当地百姓世代流传一则传说:每逢雨夜,祠堂屋顶会响起织布声。林知微亲往查探,在梁柱夹层中发现一组木梭,每根梭子都刻着不同诗句,拼合起来竟是一整部《织经》??记录了从养蚕到染色的全套技艺,且注明“此法可使布料耐腐防虫,利于军需”。
“难怪当年朝廷要毁她。”陆昭冷笑,“她不仅造福民间,还能增强国力。这样的女人,怎能容她活着?”
第五站,杭州西湖孤山。
秦若兰曾在此建“观星阁”,精通历算,测算出三次日食准确时间,却被钦天监诬陷“妖言惑众”。皇帝下令拆阁焚书,她绝食而亡。
林知微登阁旧址,于石缝中拾得一枚星盘残片。借助铭心镜碎片之力,竟还原出她未完成的《天文新考》手稿,其中明确提出“地球绕日而行”的猜想。
“她比哥白尼早了四百年。”秦婉之握紧星盘,“可她的名字,连同她的智慧,都被当作垃圾扫进了历史的角落。”
第六站,福州闽江口。
林小满,七脉中最年轻的先贤,十五岁便写出《海贸纪要》,主张开放港口、鼓励女子经商。结果被家族视为“辱没门楣”,沉塘而死。
林知微沿江寻访,在礁石洞中找到一只陶瓮,内藏数十枚贝壳,每枚贝壳上都刻着海外地名与贸易数据。更惊人的是,其中一枚竟绘有美洲海岸轮廓!
“她……她已经知道新大陆的存在?”陆昭震惊。
“不仅如此。”林知微指着贝壳上的符号,“这是密码记账法。她建立了跨洋商路网络,可惜一切随着她的死亡戛然而止。”
第七站,燕京西山。
最后一站,沈兰心故居。
作为鸣心钟创始者,她一生都在对抗缄口盟,最终战死沙场。她的宅邸早已荒废,但在地窖深处,林知微发现了七盏油灯,排列成北斗之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