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冤家(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宝玉这一伤,足足将养了半月有余。

园中繁花次第开遍,潇湘馆内却始终静悄悄的。黛玉借口身子不适,整日只对着青灯黄卷,将经书抄了一遍又一遍。

这日午后,她正伏案抄写,忽闻窗外一阵爽朗笑语,未及抬头,王熙凤已由紫鹃迎着,一阵风似的走了进来。

“哎哟我的好妹妹,你这屋里静得,连根针掉地上都听得见!”

王熙凤的目光满屋一扫,便落在黛玉案头那摞经文上,继而又细细打量黛玉的脸色,笑道:“我奉老太太的命,给妹妹送些新到的湖笔。老太太说了,这好东西,合该给妹妹这样的人使,才不算糟蹋。”

黛玉忙起身道了谢,命紫鹃接过。

王熙凤却不忙着走,自顾自地在旁边椅上坐了,顺手拿起案上一卷经文,翻看两页,似不经意道:“妹妹这几日,怎么也不往怡红院走走?宝玉那儿正热闹,你去瞧瞧,保管比你这闷坐着强。”

黛玉执着墨块,在砚台里徐徐转着圈儿,眼帘也不抬,只轻声道:“宝玉那里自有姐妹们看顾,想必已是周全。”

王熙凤拍手笑道:“这是哪里话!旁人去一百趟,也顶不过妹妹去一趟!你又不是不知道,老太太心里头,最惦记的就是你们两个小冤家。前儿还悄悄拉着我问呢,说宝玉和玉儿,是不是拌嘴了?怎么一个躺在屋里蔫蔫的,一个关在屋里不出门?让我得了空,定要来劝和劝和。”

听到“小冤家”三字,黛玉胸口微微一窒,面上却是不显。

“二嫂子说笑了。我与宝玉并未拌嘴,何来劝和一说?我不常去,只因自己病着,怕过了病气给正在养伤的人。若因此惹出什么不是,反倒不美。”

说到这里,黛玉浅浅一笑:“既然劳动老太太惦记,让你们这般误会了,倒显得我不懂事。既如此,我回头便去看看就是了。”

她这话说得滴水不漏,情分道理俱全,任谁也挑不出错处。

王熙凤脸上笑着,心里却咯噔一下。

她原是奉了贾母之命来劝和,想着若真是两个小祖宗拌嘴赌气,一个哭一个闹,那反倒好办。可眼前的林妹妹,不哭不闹,不急不恼,这哪里是冤家赌气的样子。

若当真在意,便是吵了闹了,那也是滚烫的,怕就怕这般不冷不热,妥帖周到,那才是真的冷了心肠,连计较都不愿了。

王熙凤心下雪亮,不再深劝,只打着哈哈说了几句闲话,便起身告辞。

次日,黛玉果真往怡红院去了,一进屋,便觉一股暖香夹杂着药气扑面而来,与潇湘馆的清冷截然不同。湘云正坐在榻边给宝玉解九连环,宝钗则与袭人说着针线活计,满屋子的热闹。

宝玉见她来了,眼睛一亮,挣扎着要起身:“林妹妹来了!我这些时日好了许多,就是心里惦记着……”

黛玉轻轻打断他:“你既大好,我也就放心了。”

她在离榻最远的绣墩上坐下,避开他灼热的视线,温声道:“我这几日身上也不爽利,懒怠走动,便在屋里抄几卷经书静静心,倒也安稳。”

这话恰巧触动了湘云的心事。

原来这些时日她跟着婶娘出门应酬,不论走到哪家府上,总能听见那些平日里眼高于顶的夫人们谈论黛玉,这个夸她经文愿力非凡,竟能让太子转危为安。那个赞她赏赐连绵不断,真真是荣宠无限。

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女,转眼竟成了人人仰望的贵女。湘云在一旁听着,心下早就存了几分说不清的酸意。

此刻又听黛玉提及抄经,便再也按捺不住。

她当即嗤笑一声,话中带刺:“二哥哥你听听!林姐姐如今越发超脱了,动不动就抄经静心,再这么下去,岂不是要修成个女菩萨了?往后我们这些人,再和她说笑,只怕要沐浴焚香了才敢开口呢!”

宝玉听得眉头紧皱,正要说话,宝钗已放下手中的活计,抿嘴一笑:“云丫头这张嘴,真真是要缝一缝了。要我说,颦儿这般静心抄经,倒是最适合她的养身之道。毕竟这样的身子骨,也经不起别的折腾。”

黛玉听她二人这般一唱一和,宛如戏台上的伶人,一个递过眼色,一个接过话头,你来我往,严丝合缝,心下只觉说不出的可笑。

她忽然想起从前,自己又何尝不是戏中人,为着一句无心的话,一个飘忽的眼神,便要辗转反侧,与人争个高低分明。如今冷眼瞧着,才觉出几分荒唐来。

这般费尽心思的言语较量,争的是什么?赢的又是什么?只怕到头来不过是空忙一场。

这般想着,黛玉垂眸不语,端起茶盏,只觉得这一切,实在是没什么意思。

湘云见她一反常态,竟不似往日那般伶牙俐齿地回击,自己满腔的话像是打在了棉花上,浑不着力。这口气堵在心口,上不来下不去,更是恼了。

正要再开口,忽见鸳鸯挑帘进来,目光径直落在黛玉身上:“林姑娘原来在这儿,倒让奴婢好找。老太太才用了点心,说是有要紧话要同姑娘说,请姑娘这就过去一趟。”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