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李世民的态度(第5页)
一旦完成!
这部大典将成为古代文化整理的典范,其“包罗万象”的编纂理念和体例,会影响后世数百年的类书编纂。
贞观朝也将因这部书,成为文化传承的“黄金时代”,彻底摆脱隋末战乱带来的文化荒芜印象。
当时周边国家纷纷派使者学习大唐文化,《贞观大典》的诞生会让大唐成为东亚文化中心。
使者们带回的不仅是典籍内容,更是对“贞观盛世”的敬畏,让大唐的影响力从军事、经济延伸到文化领域,巩固天朝上国的地位。
后世提及贞观之治,除了“房谋杜断”“魏征直谏”,更会想起《贞观大典》这部文化巨著。
它让“贞观”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年号,而是“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代名词,极大提升了贞观朝在历史上的地位,让其成为后世盛世的“模板”。
萧然也看了一下李世民的书信内容。
“应该栲栳村会来不少人。”萧然走出房间,找到张大郎。
让他去村里找人盖房子。
现在快入冬了,村里人稍微闲下来,有足够人手建房子。
没多久,李世民给萧然的赏赐也到了。
“今天这是什么情况?”李恪人麻了,东西实在太多。
“这是阿爷给小郎君的,小郎君提议编纂贞观大典的赏赐。”
虽然是给萧然的,但是李丽质比萧然还高兴。
张大郎,程处默,秦怀道几人也暂时放下烧玻璃的活,跟着帮忙搬东西。
张二丫和张锦禾几人又腾出来一个房间。
萧然家里也需要扩建一下。
随着人越来越多,得找人帮忙干活,不能让张二丫几人一直这样干。
这个问题是萧然疏忽了。
现在萧然也算是大户人家,府上找点长工不过分。
傍晚,虞世南,孔颖达,褚亮几人也回到小院里面,没有到吃饭的时间,习惯了和李渊孙思邈闲聊。
李泰兴冲冲地说起编纂《贞观大典》的事,以及李世民全力支持的批复。
原本还在闲谈的几位大儒,瞬间停下话语,眼神里满是惊讶与振奋,脸上的笑意渐渐蔓延开来。
虞世南捋了捋白的胡须,眼底闪烁着对典籍的敬畏与热忱,语气难掩激动:
“《贞观大典》?包罗万象,整理天下散佚典籍?这真是千古盛事!”
“隋末战乱,多少先贤智慧付之一炬,老夫每念及此,便痛心不已。”
“如今朝廷鼎力支持,四郎牵头,这正是抢救文脉、传承经典的绝佳时机!”
孔颖达作为经学大师,深知典籍散佚对学术传承的打击,他连连点头,语气坚定:
“善哉!善哉!经史子集乃华夏之根,农桑工艺系民生之本,若能将这些知识系统整理,不仅能让学子治学有依,更能让后世子孙知晓先贤智慧。”
“此事功在千秋,老夫愿尽毕生所学,助力大典编纂!”
几个大儒很支持,李泰把几人请到另一本,商量大典的事情。
就剩下李渊,萧皇后和孙思邈几人。
“这小子,不错不错!”李渊也是打心底为大唐高兴。
“以后青雀有的忙了。”萧皇后端起茶杯喝了一口。
孙思邈看了看萧然的方向,佩服的还是萧然。
之前的孙思邈是想继续云游四海的,现在真的走不开了。
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这里的事情很有意义。
萧然也是有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