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80章 萧然户籍独立(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萧然说的是对的,自己死不了。

【张大郎,心里会有什么其他想法?】

同批离京的还有个来自襄州的汉子,正对着手里的三匹绢落泪:

“去年离家时身无长物,如今竟能带着陛下的恩赐回去,便是走两千里路也踏实。”

几人在城门口道别,汉子揣着赦牒与绢帛,顺着官道向南而去,张大郎则转身往栲栳村的方向走。

布包里的钱帛他没动,心里清楚,这份仁泽不是施舍,是大唐对“守信”二字的回赠。

那些更远的岭南、陇右囚徒,多在第五日启程。

刑部特意为他们开具了“驿路通行券”,凭券可在沿途驿站免费借宿,若遇风雨阻滞,还能领取少量干粮。

有吏员解释:“陛下说,你们肯为一诺归狱,大唐便该让你们体面回家。”

这细微之处,恰是贞观仁政的底色——既守国法之严,又怀民生之暖。

栲栳村接到张大郎归乡的消息时,张二丫正坐在院门口缝补旧衣。

远远望见那道熟悉的身影,她手里的针线落在地上,扑过去的脚步带着哽咽。

张大郎放下布包,掏出那纸赦牒与未动的绢帛:

“二娘你看,陛下不仅免了罪,还赐了归程的路费——咱往后,能凭手艺安稳过日子了。”

萧然几人也走了过来。

李丽质,豫章公主,张锦禾,萧钰,还有李恪,程处默秦怀道几人。

张大郎看着萧然,想给萧然磕一个。

萧然一把拉住张大郎,“都大老爷们,别整这死出!”

张大郎笑了笑,一年前的水潭边上,萧然也是这样说的。

“多谢小郎君!”张大郎郑重说道。

“说这个就见外了,回家在!”萧然拍了拍张大郎的肩膀,几人朝着院子走。

秋风掠过院中的老槐树,叶子沙沙作响。

远处传来村民们的议论,据长安来的驿卒讲,这次赦囚,光户部拨调的绢帛就有近千匹,铜钱逾百贯。

而这份开销背后,是三百九十人用守信换来的生机,更是大唐“以仁应信”的鲜活注脚。

这件事算是结束了。

张二丫的手还在微微发颤,却不是之前的紧张,是卸下千斤重担后的轻颤。

她把那纸赦牒迭得整整齐齐,放进贴身的布兜里,走两步就忍不住摸一下,像是怕这安稳会凭空消失。

之前缝补旧衣时总走神,针脚歪歪扭扭,此刻坐在灶台前烧火,柴火添得匀匀的,火苗舔着锅底,映得她脸上满是暖光。

张二丫蹲在灶台前,手里的火钳夹着柴火往灶膛里送,动作比往日慢了些,却稳得很。

之前总悬着心,添柴火时要么夹不住掉在地上,要么送得太急溅出火星。

此刻柴火顺着灶膛壁轻轻滑下,火苗“噼啪”一声跳得更高。

她垂眸看着那团暖光,嘴角不自觉地抿出个浅弧,眼里的红血丝还没消,却没了之前的惶急,只剩松快的柔和。

她抬手擦了擦灶台上的灰,指尖碰到旁边迭好的新布。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