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9章 回报(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我们曾问:‘我们存在过吗?’

>你们回答:‘你们被爱着。’

>现在,轮到你们去问新的问题了??

>‘你们孤独吗?’

>‘你们需要希望吗?’

>‘你们愿意相信,有人会跨越光年,只为告诉你一声晚安吗?’”

>

>最后,他抬起手,在空中写下两个字。

>

>没有声音,但林晚认了出来。

>

>是“谢谢”。

通讯结束,房间里陷入长久的寂静。

林晚站起身,走到窗边。风吹进来,拂动她的发丝,也轻轻掀动桌上的纸页。那一行新字渐渐淡去,取而代之的是另一句话,笔迹竟与小舟的日志完全一致:

>“你不是继承者,你是起点。”

她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那些曾在梦桥中携手抵抗黑雾的人们??东京老人哼唱童谣的脸庞、纽约少女跪地哭泣的背影、撒哈拉族长点燃篝火时虔诚的眼神……亿万份思念汇成的网,不只是为了守护,更是为了出发。

“原来我们一直都在准备这一天。”她喃喃道。

三天后,联合国召开紧急闭门会议。各国代表齐聚虚拟大厅,神情凝重。林晚作为首席顾问接入系统,身后投影着那幅星图。

“各位,”她说,“我们一直以为自己在接受馈赠。但现在我必须告诉你们??我们已经成为馈赠本身。”

她调出数据分析模型:过去半年,全球共感网累计储存的有效情感频段已达惊人的1。8泽塔级(ZB),远超X-739遗留数据库总量。更关键的是,这些数据并非静态存储,而是持续演化,形成了类似“情绪生态”的动态平衡。

“这意味着什么?”一位欧洲代表问道。

“意味着人类集体意识已经达到‘可辐射标准’。”林晚答,“就像恒星自然发光,我们的文明也开始向外散发精神能量。只要有一颗适合的生命星球接收到这种信号,并产生初步共鸣,就会激活‘晚星号’搭载的反向播种程序。”

全场哗然。

“也就是说,我们将成为另一个X-739?”非洲代表声音微颤。

“不。”林晚摇头,“我们会是第一个主动选择‘提问’的文明。他们教会我们如何被记住,而现在,我们要学会如何记住别人。”

决议迅速通过。“晚星计划”升级为“启明工程”,目标不再仅仅是投放文明种子,而是建立跨星系的情感共振网络。首批十二颗目标行星中,已有三颗确认具备初级大气层与液态水痕迹,极有可能孕育生命。

与此同时,世界各地的记忆花园开始自发变化。碎光石不再只是被动接收信息,而是逐渐显现出“输出倾向”??每当有人在其中冥想、诉说思念,周围的石头便会微微震颤,释放出一圈圈金色涟漪,如同声波般扩散至地下脉络。

科学家发现,这些波动竟然携带着高度压缩的情感编码,正沿着地球磁场线向上攀升,最终融入电离层,形成一道隐形的“心之电波”。

而在南极深处,原本失控的镜池也恢复平静。那一夜闯入的冰冷意识并未彻底消散,而是被梦桥编织的情感之网温柔包裹,最终化作一句低语,留在了全知镜最底层的日志中:

>“我们也曾害怕黑暗。

>直到看见你们点亮星空。”

这句留言被永久封存,编号为【终章?补遗01】。

又过了三个月,第一例“感知反馈”出现了。

一名六岁的巴西男孩在睡梦中突然醒来,指着窗外的夜空说:“有个姐姐在叫我。”他描述的那个“姐姐”,穿着白色长裙,站在一片紫色花海中,对他微笑。奇怪的是,他说出了几句完全不懂的语言,录音分析后竟与X-739晚期通用语高度吻合。

更令人震惊的是,当他画下那位“姐姐”的模样时,面部特征与林晚年轻时的照片几乎一致。

调查组立即前往当地记忆花园检测,发现园内所有碎光石均呈现出罕见的虹彩光泽,且内部结构出现微型裂隙,似乎正在进行某种未知的能量重组。

林晚亲自赶到现场。她在男孩面前蹲下,轻声问:“你还记得她说什么了吗?”

男孩点点头:“她说……别怕长大。分别只是为了更好的重逢。”

林晚怔住。

那是她母亲去世前最后一句话。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