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血脉密码(第2页)
周毅大校的钛合金义肢突然发出细微的电流声,内置的神经接口在无人操作状态下自主激活,机械手指以惊人的精度在电子屏上勾勒出1938年台儿庄战役的巷道布局。
更诡异的是,当北斗三号系统对图纸坐标进行核实时,这些数字化痕迹竟与黎落祖父那本泛黄的牛皮日记里,用暗语加密记录的"黎氏巷道防御体系"拓扑结构分毫不差。
实验室突然响起警报声
——黎落颤抖着取出祖父遗留的铜制怀表,当嵌着台儿庄弹片的表盖接触量子计算机的离子阱瞬间,全息沙盘突然涌现出数以万计的光点。
它们如同被唤醒的历史尘埃,在空气中重构出当年守军独创的防御工事:
那些用榆木门板、沙袋和铁轨零件拼装的"黎氏移动炮台",此刻正以亚原子级的精度重现着每一处铆接痕迹与火药灼痕。
王锐带领的特战小组正在进行一场高强度的模拟巷战演练,突然,他们的战术平板系统出现异常波动,屏幕上闪烁着一组从未见过的加密战斗指令。
经过紧急破译,技术兵惊讶地发现这竟是抗战时期黎怀瑾将军独创的"台儿庄密码"
——这套曾在台儿庄战役中立下奇功的加密系统早己失传多年。
更令人震惊的是,当夏河尝试用这套密码指挥作战时,沙盘推演中的夏江仿佛受到某种感召,立即调整战术走位。
两人心有灵犀般同时展开行动,一个从东侧迂回包抄,一个在西侧精准狙击,完美复现了当年黎怀瑾连队赖以成名的"黎氏钳形攻势"。
这种跨越时空的战术配合如此精准,就像冥冥中有双无形之手在引导着这场演习,让在场所有官兵都不禁屏住了呼吸。
医疗扫描仪的蓝色光幕在林玥眼前闪烁,冰冷的机械音与尖锐的警报声交织着划破实验室的寂静。
她下意识攥紧了实验台边缘,指节因用力而泛白,目光死死锁定在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
——黎落的血液样本正在实时分析中。
随着数据不断刷新,她的瞳孔骤然收缩:
白细胞正以超出正常值37倍的速度疯狂分裂,这些异常细胞像失控的蜂群般在样本中横冲首撞,每一次分裂都伴随着不规则的细胞膜震颤。
更令人不安的是,这些细胞正在合成一种前所未见的螺旋状蛋白质,其分子结构呈现出诡异的双螺旋嵌套形态
——外层是标准的α螺旋结构,内层却缠绕着反向旋转的β折叠链,两种构象之间不断闪烁着量子级别的能量涟漪。
林玥的呼吸停滞了,她注意到蛋白质中心竟形成了类似DNA碱基对的氢键网络,但排列组合完全违背了己知的分子生物学规律。
系统立即启动紧急协议,刺耳的警报声在实验室内回荡。
随着数据流如瀑布般倾泻而下,系统自动接入了中央军事博物馆最高机密级别的基因数据库。
当三维建模完成的瞬间,整个实验室的空气仿佛被抽空
——全息投影中,那枚新发现的螺旋状蛋白质结构正与馆藏编号M-719的黎怀瑾血样标本缓缓重叠,两者的分子构象呈现出令人毛骨悚然的相似度。
主控台突然爆发出刺目的红光,警告框如血滴般不断弹出:
"匹配度89%,关键活性位点比对结果:催化中心100%吻合,结合位点87%相似"。
林玥的手指不自觉地攥紧了白大褂下摆,她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连呼吸都变得困难
——这个匹配度远超实验室规定的偶然相似阈值(<5%),而更令人心惊的是,"战斗应激蛋白"这个曾在五年前那场事故后就被封存的绝密档案名词,此刻正在她的终端上不断闪烁,每个字母都像烧红的烙铁般灼痛她的视网膜。
就在林玥试图理解这种跨时空的遗传呼应时,量子计算机突然发出尖锐的嗡鸣声,机箱表面的量子比特指示灯疯狂闪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