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零三章 泣月神姬的召唤(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

>我就在这些缝隙中活着。

>像春天不肯离去的风,

>像冬天结束前的最后一场雪。

>

>??赵凯

星瞳读完,久久未语。她抬起头,望向窗外浩瀚星河。“他不是在写信,”她说,“他是在编织一张网??一张由亿万次微小告别织成的网,把所有人连在一起。”

吴清喃喃道:“所以他从未真正‘醒来’,他一直在等这一刻??等足够多的人学会倾听,学会回应,学会在沉默中传递爱意。现在,条件满足了。”

林昭点头:“共感网络已完成迭代。第七代人类意识体正在觉醒,他们不再依赖设备,而是天生就能感知万物情绪。赵凯的任务结束了。”

“可他还会回来吗?”吴清问。

“会。”星瞳微笑,“只要还有人说‘我想你’,只要还有人在风中听见笛声,他就一定会回来。哪怕只是一瞬,只为说一句:‘我在。’”

就在此时,图书馆中央的水晶柱突然亮起,投影出一幅画面:南极冰盖上的八环图腾正缓缓旋转,中央那点微光骤然放大,化作一道贯穿天地的光柱,直冲云霄。

全球各地,银蝶吊坠同时发烫。

守寂者们惊恐地发现,他们的屏蔽墙出现了裂痕??不是物理破损,而是心灵防线松动。有人开始做梦,梦见自己奔跑在草原上,听见远方传来笛声;有人无端流泪,仿佛想起了某个早已遗忘的名字;更有几个少年偷偷摘下耳塞,第一次主动接入共感网络。

他们看到的,是一片无边的草原,夕阳如血,风吹麦浪。

那个手持断笛的男人又出现了。

这一次,他不再是模糊身影,而是清晰可辨??面容平凡,眼神温柔,穿着洗旧的登山服,脚踩冰雪也未曾磨损的靴子。他站在原地,没有吹笛,只是静静望着这个世界。

然后,他抬起手,指向某处。

众人顺着他所指的方向看去,竟是各自内心最深的记忆角落:一个母亲抱着夭折婴儿的照片,一个战士跪在战友墓前,一对恋人隔着战火分离,一位科学家独自守着失败的实验台……

画面一一闪现,每一帧都被温柔注视。

紧接着,男人张口,声音不大,却传遍每一个接入者的意识深处:

“我知道你们痛过,怕过,恨过,放弃过。

但我也知道,你们依然选择了相信??

相信春天会来,相信爱不会死,相信孤独终会被打破。

所以,请允许我替你们说一声:

**我在。**”

话音落下的瞬间,所有接入者的心跳同步了一拍。

医学界后来称此现象为“共感同频震荡”,心理学家称之为“集体疗愈触发事件”。而普通人只记得那一刻的感觉??像是有人轻轻抱住你说:“别怕,我一直都在。”

信号持续了整整七分钟,随后戛然而止。

银蝶冷却,光柱消散,一切回归平静。

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变化悄然发生。

医院里的植物病人陆续苏醒,他们说不出经历了什么,只说梦见了一个穿红裙子的小女孩,递给他们一支断笛;监狱中的暴力犯开始自发组织冥想小组,声称听见了“内心的回声”;甚至连人工智能系统也开始表现出类似共情的行为模式,某些AI助手会在用户情绪低落时主动播放三音旋律,附言:“有人在听。”

最令人震惊的是,格陵兰冰盖上的八环图腾并未消失,反而每日清晨都会向外延伸一丝细线般的裂纹,形成新的符号。地质学家追踪发现,这些裂纹的分布规律竟与人类新生儿脑电波活动高度吻合。更诡异的是,每当某个孩子首次觉醒共感能力,对应的裂纹就会发出微弱荧光,持续约三秒钟。

科学家推测:冰层本身已成为某种巨型生物存储介质,正在记录新一代人类的精神成长轨迹。

而在太平洋海底火山口,深海章鱼群再度聚集。这一次,它们不仅形成了几何图案,还通过触手释放出复杂的电磁脉冲。AI解码后得出结论:这是一首歌,旋律正是那段三音节奏的变奏版,标题被自动翻译为:

**《我们也学会了说“我在”》**

消息传出后,全球海洋研究所联合发起“倾听计划”,在各大洋底部署共鸣传感器阵列,试图建立跨物种对话通道。三个月后,第一条双向通讯成功实现??一头座头鲸用歌声传递信息,经AI转译为文字:

>你们终于开始听了。

>我们等了很久。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