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第1页)
谢峥睁开眼,一位须发花白,身着交领短衫的阿公肩扛锄头立在她面前,不加掩饰地打量她。
“你是哪个村的?为何在此处偷听余夫子讲课?”
“我。。。。。。我在家门口听见读书声,觉得十分有趣,忍不住过来瞧瞧。”谢峥扶着墙站起身,指尖蜷缩,似是惶恐不安,“您别生气,我不听了,我这就回去。”
家门口?
阿公想起这些日子村里的传言,神情略显复杂:“你可是从隔壁过来?”
谢峥眼睛睁大一瞬:“您怎么知道?”
自然是从家中老妻得知。
阿公是福乐村的村长余成仁,里面正在讲课的夫子是他同胞兄弟。
余成仁从地里除草回来,途径村塾,习惯性往这边看一眼,没想到窗槛底下竟坐着个瘦巴巴的孩子。
十里八乡仅有这么一间村塾,过去常有念不起书的孩子在村塾外偷听,余成仁早已见怪不怪。
不过出于关心,他还是上去问了两句。
这一问可不得了,竟是谢老大两口子捡回来的孩子。
据老妻所言,那孩子病得起不了身,谢家的灶房日日往外飘苦药味儿。
事实的确如此,单看谢峥苍白的小脸,就知道是个体弱多病的。
余成仁迎上谢峥盛满疑惑的眼,锄头拄地:“我掐指一算,算出来的。”
谢峥:“。。。。。。”
“大哥?”余成耀听见外面有人说话,打开门探出头来,同余成仁打招呼,又看谢峥,“这孩子是谁家的?我怎的从未见过?”
余成仁抢答:“谢义年家的,我见她在外边听你讲课,过来问她几句。”
余成耀很快反应过来,思及嫁去谢家的女儿,不由一阵头疼。
余家“成”字辈的兄弟里,唯有他生了个女儿,其他都是儿子。
物以稀为贵,女儿同样如此。
兄嫂十分稀罕唯一的侄女,有什么好东西都想着她,一来二去,便养成了娇纵的性子。
到了说亲的年纪,余成耀都已经相看好了人家,是他好友的长子,家住县城,家境殷实,品行清正,且勤奋踏实。
谁料这时,女儿竟然看上了谢家老三。
余成耀又惊又怒。
在他看来,谢老三看似谦逊端方,实则轻世傲物,是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伪君子,绝非自家女儿的良配。
谢家也是个虎窟狼窝,谢老太太蛮不讲理,偏心幼子,苛待长子,谢老爷子惯会搅稀泥,遇到事情总是让谢老太太冲在最前头,自个儿装聋作哑,坐享其成。
再有心安理得从兄长身上吸血的谢老二谢老三,谢家迟早要闹起来。
余成耀不同意,女儿却以死相逼。
他们实在没辙,总不能看着她去死,只得捏着鼻子同意这桩婚事。
果不其然,不出几年,谢家潜藏多年的矛盾彻底爆发。
谢老太太逼迫谢义年过继二房次子,谢义年不同意,还要求分家,因此惊动了谢家的几位叔公。
二叔公以除族相要挟,谢义年将谢家砸得稀巴烂,又揍了谢老二一顿,带着沈仪搬了出去。
看着眼眸清澈,虽瘦弱,却难掩出色相貌的孩子,余成耀心底长叹。
上个月,女儿回娘家,让他劝一劝谢义年,过继二房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