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城破之后一日不封刀(第3页)
十二万兵马,听起来很多了。但水分很大。
其中光是投降后整编为明军的爨家土司兵,就有三万之众。
投降大明的日军,朱寅和戚继光二一添作五,朱寅带了两万五千来缅甸。
也就是说,光是几支降兵改编的明军,就有五万五千,将近一半!
剩下的六万五千兵马,其中最精锐的靖海八旗,又只有一万五千。
这一万五千靖海军,还有五千人是纯粹的海军,不能登陆作战,总要看守战船吧?
除了五千纯粹的海军看守战船,真正能登陆作战的明军是十一万五千,其中五万五千还是降兵,完全可靠的明军,也就六万!
其实,是有风险的。
可是,朱寅仍然有足够的信心控制五六万降军。因为他有虎牙!
爨家降军和日军降军,就是用来打头阵、当炮灰的。他们就算想反抗,那也不易。
只有血战之后用命证明对大明的忠心,才能被大明真正接纳,不再被视为异类。
用了一天的时间,明军除了五千专业海军,全部登陆上岸,扎营休整。
缅甸勃固河口,弥漫着咸湿的海风与热带植被的腐殖气息。附近的缅人看见明军,早就吓得躲进附近的丛林。
朱寅望着岸上绵延的棕榈林与远处佛塔的金顶,微微松了口气,终于登上大陆了。
一上岸,缅甸嚣张的蚊虫就开始肆虐。不过朱寅早就有所准备,携带了宁清尘研制大量驱蚊虫药物,北方大陆来的将士,有了防御蚊虫的利器。
加上现在才二月底,还没到瘴气、蚊虫最肆虐的夏季,将士们都能适应。
就算是李如柏、赵率教的北方将士也能对付。
明军士气很高。日籍明军更是满脸兴奋,一个个两眼泛光,好像遇到了喜事。
他们已经得知,只要打缅甸有了战功,就能享受军饷。
是该为“天下人”摄政王殿下效死的时候了。
第二天,朱寅率主力北上。浩浩荡荡的队伍沿着伊洛瓦底江支流蜿蜒而行。虎牙当然是早就侦查制定好最利于行军的路线。向导都不需要带,这些年虎牙对缅甸情报的了解,比缅王都更清楚。
虎牙绘制的缅甸地图,精确到了每一条河流、每一片丛林、每一个部族。
时值旱季将尽,江水尚浅,两岸稻田干裂,偶见枯焦的村落。
空气中浮动着燥热与不安。两边丛林和部落村寨中,似乎有无数眼睛在窥探,带着惊恐和畏惧。
前锋擒获了几名孟族猎人,这些孟人皮肤黝黑,赤着上身,腰间围着简裙,眼中满是惊惧。
通译上前问话,他们起初瑟瑟不敢言,直到朱寅命人给了他们些干粮和盐块,其中一人才嗫嚅开口。
“老爷…王京(勃固城)兵不多,”他用孟语说道,“缅王带走了所有的‘虎兵’和‘象兵’。”他指了指北方,“城里只剩下些老弱和奴兵。”
另一名年长的孟族猎人甚至露出一丝隐秘的快意,低声道:“老爷是大明的贵人么?缅人压榨我们孟人太久了…”
几人一边说,一边交换着诡异的眼神。
朱寅不动声色地听着,深知缅甸并非铁板一块。
缅族建立的勃固城王朝凭借武力征服了周边的孟族、掸族、克伦族等众多部族。这些部族,其中很多都是原本隶属大明的土司,属于三宣六慰。
这些被征服的民族和缅人不同,他们此刻正冷眼旁观,甚至期盼着缅人的失败。
休整片刻,明军继续开拔。越靠近勃固城城,沿途的缅人村落越是紧张。
土著们看见明军的旗帜,慌忙躲进竹楼,紧闭门户。偶尔有缅人小股巡逻队远远窥探,但一见到明军的气势,便迅速消失在密林中。
可见,缅甸国内的确很是空虚,主力大军都北上攻明了,早已深入云南数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