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朱棣我将要你开棺鞭尸挫骨扬(第2页)
宁采薇轻摇螓首,似乎不太认同,“他应该不是没想过,而是做不到。他没有一个忠心执行的团队,没有可靠的兵马…”
“这是借口。”朱寅摇头,“他毕竟是皇帝,在位十七年,也算实权在手,寻找罪名抄家都没有能力?能杀大臣不能抄家?怎么可能?他又不是汉献帝。”
宁采薇道:“那是为什么?是不喜欢吗?圣母心?仁慈?”
朱寅拍拍小袄的背,“因为他不知道。他以为大家和国库一样穷。比如我们如果不查抄大报恩寺,能知道大报恩寺有这么多金银?不抄华亭徐家,我们能知道徐家有多富豪?”
“崇祯困居深宫,一辈子都没有离开大内,厂卫的情报能力也极度退化,他是聋子瞎子,他都不知道老丈人就有百万家财。百官装穷卖惨,他就算不信,也不会认为百官能有多富。”
“他没有大肆抄家,不是他没有那个能力,而是他活在信息茧房里。不知道天下富可敌国之人,比比皆是。他若是知道光是北京城就有好几千万两银子,他会上吊?”
“魏忠贤不是能理财,而是魏忠贤知道百官有钱,知道谁有钱,仅此而已。”
宁采薇也觉得很讽刺,明朝皇帝这是守着金山讨饭啊。认知问题太严重了。
朱寅继续道:“到时咱们的子孙,一定不能在深宫长大,多聪明的孩子,都能养废了。拜金帝有天分吧?你看他成了什么样子。常洛若不是我教他,他也会长废。崇祯其实已经有天分了,但见识浅薄,坐井观天,终究还是不行。”
宁采薇道:“我们的子孙到时七岁就要出宫读书,再到少年军校历练,在草原、乡村、战船上历练,在商社学习。只有其中优秀中,才能立为太子。”
朱寅忽然一笑,“跑题了,怎么提到这一茬了?回归话题,我想灭佛!”
摄政王说到这里,目光清冷,语气也有点激扬:
“根据情报,寺院贵族很有钱,也是寄生虫,吸血鬼。上规模的大寺庙,都是兼并土地、欺男霸女、荫藏人口、吸食民脂民膏,他们拥有特权还不纳税!那些僧人名为出家人,却多是玷污佛门的败类。不对他们动手,难道留着祸害国家和百姓么?”
“当年皇帝有诏,说什么僧人犯罪,听僧官裁决,地方有司毋得逮问。这是什么道理?这是司法特权!天下僧人犯案,扭送官府治罪的不满两成!以至于有恃无恐、作奸犯科的僧人,数不胜数!”
“这些所谓的佛门高僧,不但喝酒吃肉,还多有私生子,哪有什么清规戒律?更可恶者,居然搞出世袭!寺庙僧职父子相传!杭州净慈寺方丈,连续八代都是姚氏子孙!当我大明是佛国么?”
“为了敛财,很多寺院还金融创新,亏他们还搞出‘香火贷’,让香客向寺庙借高利贷,给寺庙捐香火钱!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这大报恩寺还私自发行‘香钱’,叫什么‘报恩宝钞’,兑换善男信女的真金白银。”
“天下大庙,谁不是田连阡陌的大地主?寺庙总共占了两三千万亩田地,占了全国半成!少林寺有田二十万亩,僧兵一千二百人,还私藏铁甲、火铳!这是要造反么?”
“这些败类真是有病!”宁采薇也心生杀意,“他们要这么多银子干什么?挥霍不完的就窖藏起来,就这么不断敛财窖藏,又不流通,真是祸国殃民!”
“银子再多,不能成为达成目标的工具,有个屁用啊?钱必须要用!我听的厌蠢症都犯了!”
朱寅将已经睡着的女儿,轻轻放在火炉边的摇篮中,摇着摇篮道:
“要说还是满清鞑子的手段够狠。满清鞑子野蛮,人家可不惯着这些寺院老爷。清军下江南,抢了大报恩寺的金银充军饷。顺治、康麻子搞限牒令,还对寺院征收重税。康麻子搞寺田归公,大肆没收寺庙庄园,雍正还对僧人收取人头税。一点也不客气。”
“司法上,僧人犯法全部被满清官府治罪,一如百姓。”
“大明对他们好,大明要亡了,他们可有出一份力?”
“满清这一手虽然不是灭佛,可也算寺院大地主的劫难了,和那些士绅大地主一样,在满清的屠刀下,乖乖消财免灾。”
“到了太平天国,洪秀全更是下令拆毁所有庙宇,庙产全部充公。这明初修建的大报恩寺,也成了太平军的圣库,彻底消失。”
“这就是恶人还需恶人磨。”
“哼,满清和太平天国能干的事,我为何不能干?我怕成为佛史上的大魔王?怕他们骂我?”
“这些佛门权贵也不长记性。历史上有三武灭佛!还差第四次?好!那这第四次就让我来,凑齐四武灭佛!”
宁采薇蛾眉轻锁,“小老虎,是不是该缓一缓?我不懂历史上的三武灭佛,可南方这么多寺院,这么多信众,大规模的对寺院地主动手,可能会形成声势浩大的反对浪潮。”
“可是眼下,孝陵之变还没有过去多久,很多谋反官员血迹未干,要是再掀起灭佛运动,天下必然动荡不安。何况,一过年你和义父就要率大军出征…”
“我怕毛线。你也别怕。”朱寅笑道,“采薇,作为一个合格的君主,是不能太顾惜名声的。因为纸笔和话语权不在穷苦的底层手里。太爱惜名声,怕被骂,只能当宋仁宗和明孝宗,什么大事也做不成。”
“全国僧尼有百万之众,是百姓供养他们衣食无忧、吃香喝辣。他们逍遥一天,百姓就悲苦一天。必须没收寺院聚敛之财,解放寺院奴役的人口,还俗大半僧尼,返利给百姓。事情总要做,骂名总是要担,迟干不如早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