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酒(第3页)
“今天星星好多啊。”冷冬香说。
“我许多年没看过这样的星空了。”这句是虞万林在心里对自己说的。
第二年,虞万林参加了高考。
她读大学在省城,离银昌远,也不远。
她的分数可以去很多好的大学,这是离银昌最近的一所。
走的那天她望着车窗外的冷冬香,觉得还是有点远。
在宿舍的昏黄灯光下,她写了封信。
“我会做雪衣豆沙了,姐姐什么时候来吃?”
两人从隔壁变成了共住一间出租屋。每天晚上下课回来,老旧的筒子楼上,总有一盏灯是为虞万林亮的。她走到楼下,就能远远看见那盏灯,然后一路跑上楼梯。
“说了多少遍别跑,脚步声放轻我一样听得见。”
“姐,我得奖学金了。”
两个人在灯下数了一晚上钱,一边数一边讲起之前的故事来。
这些钱交到包租的女人手里,二人有了一家服装店。
服装店在大学旁边,很多学生都爱去,到了讲价的时候一个比一个嘴甜。女孩们叽叽喳喳拿着心爱的衣服,说冷冬香是“最好看、最温柔的老板”,人美心善。
冷冬香笑一笑,拨动两下计算器,报出一个优惠的价格。
虞万林下了课,经常会来店里帮忙。买衣服的女孩们看看大学生腕上的铜镯子,又看了看老板敲计算器的手上那只一模一样的铜镯子,都轻轻笑了。
小店的服装很符合学生的审美,也赶上了时代的潮流,加上冷冬香这样有人气的老板,生意很难不红火。
这天虞万林和冷冬香一起整理着新进的一批货,冷冬香拿起一件衣服,久久没有放下。
“这件衣服怎么了?”
“是茂云厂的。”冷冬香点点头:“很好,看来茂云的生产线越来越大了。我去拿个人模穿上。”
冷冬香转身走进仓库。
虞万林看着她的背影,姐姐好像掉眼泪了。
虞万林毕业了,她们收拾行李,回了银昌。
银昌的一切好像都还在,都还是老样子,筒子楼还是筒子楼,棚户区还是棚户区,绿色的报刊亭还在,红色的公用电话亭还在,什么都没变过。
饺子馆是冷冬香自己的,这几年对外租过一次,但是那人的经营最终黄了,背井离乡。所以饺子馆也没变。
白河庄也没变,白河每天冲出渡口,厚厚的冰层无法遏制深处的潮涌,从一百年前流到一百年后。
虞万林在镇上当了老师。
有人来冷冬香的饺子馆吃饺子,盯着冷冬香看了半天,问她:“您是虞老师的爱人吧?我在她办公桌上见过你的照片。本人比照片还漂亮。”
冷冬香偷偷回屋,把那张一点灰尘都没有的合照擦了又擦。
把笑出来的眼泪也擦了又擦。
虞万林下班了,看到饺子馆里冷冬香的身影,悄悄回家做了一盘雪衣豆沙。
“趁热吃。”
“这么多年了,我还是最爱吃这个。”
“等退休了,我就在你隔壁开个炸串店。”
“那你白天来饺子馆帮忙,晚上我去炸串店帮忙?”
两个人都笑起来。
时间一晃,就这样过了好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