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议(第1页)
谢允明与厉国公一前一后步出金銮,檐角一线湛蓝的天光泻下,照得他的脸恍若透明。
厉国公忽然收步,目光钉子似的钉在那张脸上,眉心渐渐拧紧,像,太像了,那女子当年凭这一副好皮囊,把他妹妹逼得一败涂地,如今连她的儿子也带着这张脸,把永儿压得喘不过气。
果然是红颜祸水。
厉国公内心轻嗤,他想尽快去翊坤宫寻德妃与三皇子商议政事,欲向谢允明拱手告辞,却听得身侧一声轻咳,随即是谢允明的声音:“厉国公是要去寻三弟么?不过我想,此刻三弟应该不在翊坤宫,而是去了我的长乐宫。”
厉国公猛地侧首,目光刀锋般劈过去,眼中闪过一丝惊疑,但旋即,就变成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满意笑容。
看来,这位大皇子还算聪明,是已暗中投靠了永儿,永儿能多得一个臂膀就离太子之位更近了一步,想到此,他心头大定,连带着看谢允明那病弱的模样,都觉得顺眼了许多。
“殿下的意思,老臣明白了。”厉国公拱拱手,心满意足地朝着另一个方向大步离去,背影都透着一股轻快。
下朝之后,五皇子与三皇子皆未立刻出宫回府。
五皇子胸中火烧,直奔淑妃寝殿。
淑妃听完只抬手按了按眉尾:“那魏行底细再干净,能干净得过一张白纸?此事蹊跷,源头或许不在外朝,而在内廷。”
“那会是谁?”五皇子急道:“总不能是老三,看他那样子,分明也不像事先知道的!”
淑妃轻嗤:“满朝上下,只有你才会将什么都写在脸上。”
五皇子一噎,低下头去。
淑妃提议:“你去找那个病秧子吧,他长年能在陛下身边,知道的一定比咱们要多。”
五皇子醍醐灌顶,立刻去了长乐宫。
他在宫门外候了片刻,才见谢允明慢腾腾地出来相迎。
谢允明笑道:“五弟来了?我方才刚从父皇那儿回来……”
“那正好!”五皇子迫不及待地打断他,与他一同入内,“朝中之事,大哥想必已经知晓?我此次赶来,是为了新任兵部尚书的事,那封信,大哥可知是何来头?”
谢允明在铺着软垫的椅子上坐下,闻言轻轻摇头:“我虽然在父皇身边伺候笔墨,却也从未见过陛下与谁有书信往来,此事……虽蹊跷,但五弟,没准根本就不是宫里人的手笔呢?”
“大哥,那你也太天真了!”五皇子没忍住,嗤笑一声:“若非宫里有人布局,怎会经过秦烈之手?秦烈又岂会轻易将这等来路不明的东西呈交御前?此信定有古怪!那魏行,也绝非表面看起来那般干净!”
“那五弟以为,这魏行会是什么来头?”谢允明顺着他的话,轻声问道。
“我若知道,还用来问大哥?”五皇子有些烦躁,险些拍案而起:“总之,请大哥近日多在父皇身边留心,若发觉有何人举止异常,或心怀不轨,定要速速告知于我!”
“五弟放心,我都记着呢。”
谢允明温声应下,又斟一盏热茶推过去。
五皇子火气稍降,想起另一桩,又抱怨:“父皇也不知怎么了,竟要推迟秦烈与乐陶的婚事!还让老三的舅舅负责秋猎护卫,这不是明摆着冷落秦烈,便宜都让老三占了去!”
“三弟未必占了多少便宜,兵部不还没到他的手中么?”
谢允明道:“风头太盛,有时并非好事,父皇并未责罚秦将军,他依旧屹立朝堂,这便是陛下并未厌弃他的明证,来日方长,或许日后有更好的机缘呢?你身后有淑妃娘娘,如今……不也还有我么?我们好好谋算谋算,迟早能将三弟拉下马来。”
这番话说得熨贴无比,直哄得五皇子心花怒放。
他只觉得这大哥虽病弱,却真是个体贴入微的解语花,他应该常来这长乐宫走动,还能省了被母妃责骂。
五皇子端过茶,畅饮一口,笑道:“多谢大哥!有大哥此言,弟弟我便安心了!”
他心满意足地起身告辞,来去如风,自始至终,都未曾留意到,谢允明身侧的桌案上,从一开始,便静静摆放着两只茶盏。
待那脚步声远去,宫门重新合拢,谢允明才抬起眼,对着内侧那道厚重的帘幕淡声道:“五弟已经走了。”
帘幕微动,三皇子缓步踱出,脸上带着似笑非笑的神情:“不知大哥与五弟打算如何对付我啊?”
谢允明无奈一笑:“三弟这样说,可真是为难我了。”
三皇子朗声一笑,自顾自在那张五皇子刚坐过的席位坐下,语气讥诮:“老五啊老五,果然是个蠢物!遇事只会寻淑妃哭诉,如今倒学会来寻大哥你了,自己却仍是半点作为也无。”
谢允明但笑不语,片刻后才道:“五弟如此,不正是好事?他信我,便如同信你。”
“罢了。”三皇子摆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