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第2页)
这是个武官出身的郡丞,五旬年纪,身材高大修长,须发皆张,非常能干有威势。
过去,给郡守夏无量一干人造成极多的掣肘和麻烦。
但秦晋只冷冷勾唇。
很好,这条郭家的走狗!
这是抗旨是吧?
秦晋一句废话不说,“伧”一声长剑猝然抽出剑鞘的锐鸣!又快又短,尖锐冰冷异常,他的剑简直快如闪电,只见白色雪光一闪而逝,“噗”一声,白练般闪过高大郡丞的颈项,一个头颅伴随喷涌的鲜血抛起。
常定方人头落地。
秦晋剑法之快,剑术之高明,举重若轻,他一剑使得轻巧极了,“刷”一声长剑已入鞘。
太快太突然了,站在他身后的沈青栖都不禁惊得闭了闭眼睛,有血溅在她的脸上,她一时都没敢擦去,怕影响秦晋威势。
前面的紫袍青年冷冷启唇,清冷如金玉交击的声音有一丝沙哑,他一字一句道:“若有违抗圣旨者,当如此人!”
一剑下,鸦雀无声。
秦晋根本不管这所谓三个月限期。
他既然来了,就不打算走。
一个海堤都修不了,他还想干什么?!
不成功,便成仁!
……
秦晋这个下马威太厉害了,接下来的公务交接,非常顺利。
所谓封王封土,按照律制,封地上的一切军政财所有的事务全部归该王掌控的。
秦晋当场就给了沈青栖郡丞一职,这是邾郡二把手,文官之首。
沈青栖不敢怠慢,赶紧就忙碌起来了,交接公务内外巡检。
皇帝的人秦晋心有顾忌,暂时也不管,只接手他们手上的郡务;郭琇那边的人,则接手后全部驱赶离开。
秦晋带了不少人来,文武都有。武的就不说了,文臣方面除去萧询安排的人,他王府还剩下不少属官,这次也一并带来用了,占比大概五五。那个山羊胡的中年人就是原来秦晋的人为首的,当了监御史;萧询安排过来的其中一个叫杨锡的幕僚当了文官二把手长史。
原来简王府的就不用说了,萧询安排人过来之前特地嘱咐过,对于沈青栖这个年轻人当了二把手他们并无异议。一开始是口头的,后来见沈青栖上手极快,诸般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言之有物,也就心服口服了。
——沈青栖曾经和百里伊重振青禾族,上下仓皇一片从零开始的两万多族人的事务她都打理得井井有条,另外她和余太守接触不少,本来就对这些官府衙门的职权和公务很熟悉。
其实也没什么难的,因为两党极其重视邾郡的缘故,派遣过来打理的官员全部都是能人,又因为肃清细作的工作一直在做,吏治很清明,连打架都少,更别提匪盗了,最多有些小偷小摸,翻翻案本就了然了。
唯一就是原来盐田的盐户,盐田早就在三年前被冲毁殆尽了,甚至有些土地还出现了盐碱化的苗头,这些盐户没了生计,还是重点怀疑细作的圈子之一,被安排去远离海边的西郊开荒安置,日子很苦。
沈青栖亲自乘车去察看过,盐户的日子确实苦,但也暂不至于活不下去,这个当口,她只能暂时不管了,以免真的出现细作,影响海堤修筑,麻烦就大发了。
等海堤之事完成后,她再来重新安置这些盐户吧。
沈青栖在她自备的事务册子上记了一笔。
沈青栖这人很有责任心,既然当上了这个官员,她生怕自己一个不留意,给治下某部分百姓留下苦难,即使没有系统督促,她也自觉很谨慎小心的。
——她姥爷还活着的时候说的,当官不为民办事,不如回家卖红薯。
所以她特地准备了一本备忘录,用来将事情按缓急轻重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