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第1页)
实话说,这个任务并没让人意外。
沈青栖把光屏给关掉了。
她趴在马车上的小方桌上,情不自禁回忆了一下上辈子亲人的音容笑貌,还有她的朋友闺蜜,学校工作单位之类的,第n次哀叹自己真倒霉透了。那时候天是灰灰的,空气都是汽车尾气,但那好歹是生她养她、她最爱的地方啊。
不过她向来是个很会给自己鼓劲的乐天派,很快就振奋起来了,也顾不上废话,连忙拉开小抽屉,从里头拿出大张棉纸和炭笔,开始写写画画。
——炸大堤的大堤结构、鼓箱位置安排的设计图。
如无意外,这件事情很快就要开始了。
不是今晚,就是明晚。
……
官亭蓄水大坝在西郊和北郊的交汇位置,远郊,距离南都城池甚至遥远,这样一来一回又处理了一些私下的事情,得大半日时间。
小轺车回到城内的时候,已经日暮西山了。
好在沈青栖非常清楚官亭蓄水大坝的结构,那是她毕业以后首个大型项目的作品,虽然错了时空条件也有限,但她心生怀念,又限于时间,当初也忍不住在有限的条件炫了一下技。
——直接让南朝皇帝秦北燕都记住了她。前者一向礼遇人才,即使她没有答应入朝,皇帝秦北燕也给她和他本人直接通信的待遇。
要不然,青禾族毕竟是蛮夷,不可能这么顺利及时投到南朝麾下来的。
沈青栖在蓄水大坝上首创了“主次梁”“钢筋梁(土法钢水)”、“拱形坝、连环u坝”、“土法混凝土”等等优秀的古现代水坝建筑及材料法。
目前秦越挑选的位置,正是在闸墩一带的位置。那个位置承重的主梁叫马梁。想要把坝体炸开一个口子而不损伤坝体的其他位置,所需要安防的炸箱和提前钻挖的空洞位置必须非常精准,因为不能炸断马梁,但得炸开坝体,这难度是超高的。
好在,整个蓄水大坝,沈青栖是总设计师,没有谁比她更清楚这座蓄水大坝了。
她用草稿纸算算画画,马车颠簸,她聚精会神,在小轺车赶回南都城进了城门后,也就是当天傍晚,她就已经把设计图拿出来了。
沈青栖抬起头,用力活动一下僵硬的腰脖和眨着酸涩的眼睛,她忙撩起车帘看看外面,车外暮色已现,城里青石板路上行人行色匆匆,车马行走都很快。
——对比起远郊乡镇的嘈杂连天,这边天子脚下建筑和百姓穿戴条件好太多了,但街道行人却明显更受军朝局势的影响。
偌大的南都城里,气氛是很紧张的。
这些年,皇帝秦北燕一直都在分化他麾下的世家豪强们。但在这几年,因为皇子们的斗争,尤其是以简王秦晋和楚王秦贺(殷皇后养子)、宁王秦越为首的争斗拉扯,朝中军中局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年前,郭氏成功联合了失去皇子的瞿氏寇氏等大小世家,几乎把所有世家豪强都攒成一团成为自己阵营的力量。
这股力量、兵力,甚至压过了皇帝秦北燕一头。
形成了现在臣强帝也强的局面。
所以沈青栖猜测,皇帝大约是不喜秦晋的吧。只是秦晋的身世爆了出来,皇帝麾下心腹很多都是出身寒山县殷门的——也是废后(改封静妃)的父亲、国之相父殷居安的弟子。
这些弟子,不是每个人都是入室弟子。当初入室弟子只有十个。但殷居安广收门徒,最多的时候有一千多人,这些门徒大多寒门或农家出身,很多人都可以说是快要饿死冻病死被殷居安收入门墙,从此供衣供食,教授文武。
有不记恩的,当然也有更多记恩的。
这些出身寒山县的老功臣老功将,他们谁也不肯放弃简王秦晋,他们可以迫于现实,不得不接受皇后暂降为静妃,但他们无论如何都要把秦晋救出来。
于是就有了朝堂的两党对峙和激烈争吵,最后成立彻查团,去查秦晋反叛之事。
这彻查团和结果如无意外,这两天就会回来了。
皇帝秦北燕不管喜不喜欢这个儿子,为了安抚他的老兄弟老心腹,为了安抚静妃,他必须保秦晋。最多就关段时间禁闭,罚罚兵权俸禄这样。
而秦越直觉强大,他是必须要秦晋死的。
并且他已经和母家郭氏达成一致,双方为此事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