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第1页)
015
“这次……”凯瑟琳故作神秘,“是一封直接寄去新门监狱的求助信件。”
“寄去新门监狱?”
听到这话,安妮的好奇心被大大勾了起来,“是寄给古多尔爵士的信件吗?”
凯瑟琳点了点头:“当然!不然还能是寄给谁呢。”
安妮:“那是谁寄来的信?又是什么信件?是他的朋友还是敌人呀?”
凯瑟琳非常诚实:“我还没想好。”
安妮:“……”
看到安妮的表情犹如吃干面包被噎住了,凯瑟琳噗嗤笑出声。
“哪里有这么快的!”她莞尔笑道,“只是我觉得,贝尔侦探向古多尔爵士求助,欠了个人情,也还回来才是。信件寄给古多尔爵士,他没法离开新门监狱,自然要委托贝尔侦探帮忙。”
构思案件可不是小事。
灵感一现固然好,可没有思路的时候,还是得依靠作者对市场、剧情和节奏的判断,稳扎稳打。
虽然还没想好具体案件,但凯瑟琳已经确认了事件框架。
写这种在杂志上刊登的短篇是有技巧和套路的。
从作者角度来看,凯瑟琳达成了最初目的——背离读者期待的古多尔爵士塑造的很成功。
不论是玛格丽特和安妮的反馈,还是钱伯斯先生的评价,都着重在爵士身上。
所以不管是哪个时代的人,都吃美强惨这一套嘛。
而相比较而言,侦探乔治·贝尔本人,就没什么存在感。
双主角叙事就是容易变成这样。这可不行,他到底是在外行走、负责断案侦查的侦探!凯瑟琳可不想贝尔成为书中的工具人,她决定第二个案子展开对侦探本人的刻画。
思路有了,就看如何安排细节。
安妮还不甘心,试图继续追问。可她话还没出口,玛格丽特就噔噔噔跑进书房来,散落的头发在空中飞扬。她只听到了最后凯瑟琳的话,自然而然接道:“没有灵感,就出去走走吧?我要去探望一下那天右脚受伤的男孩,你们去不去?”
凯瑟琳闻言一愣。
玛格丽特说的自然是之前她们去萨里镇邮寄稿件时,与卡尔·本森上尉一起在雨中救下的那个孩子。
“啊,”安妮这才想起来,“你去伦敦的时候,汤姆·内森——就是那个男孩的父母上门感谢了。”
“人家还带着礼物来的。”
玛格丽特提起来就很不好意思,“内森先生的衣服都打着补丁,却带了一整袋子的小麦粉。我想,也该去探望一下小汤姆。”
凯瑟琳猛然回神。
是了,但凡那名男孩有父母、有家庭,自然会登门感谢。
只是听起来内森一家经济条件不好,而罗斯金一家又是长河村有名的乡绅。不论是出于礼节还是体面,接受了穷人家的谢礼,就得找个借口还礼。
礼尚往来,才会有名声和朋友嘛。
当时就是姐妹三人参与救下小汤姆,这没有不去的道理!
创作之路固然重要,但日常生活也不能落下。
凯瑟琳赶忙起身:“他们可以带礼物来,我们也可以带礼物去。我去拿些牛奶和面包。”
…………
……
内森一家住的离长河村并不远。
趁着晴天,三位姐妹步行出门,也就走了不到两英里,来到了隔壁村子。
小汤姆的父亲去镇上做工了,是男孩本人出门迎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