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工坊选址(第2页)
陈子壮利落下车,陈子升早已闻讯迎出,快步上前。
“子升,”陈子壮吩咐道,“人带回来了。顺德织工十五户,连家带口四十多人。住处、饭食都要安排好,別怠慢。何伯、林婶两位织工老师傅,安排个清净的独立小院,用度优厚。其他匠户,照先前准备的安置。”
陈子升拱手应道:“兄长放心!外围几处修好的旧院落和营房都腾出来了,被褥齐全,伙房也备好了热汤饭,这就带他们过去。”
他转向有些不安的人群:“各位师傅、乡亲,一路辛苦了!先隨我来,安顿下来,喝口热的,歇一歇。”
何伯、林婶等匠人连忙作揖:“谢老爷!谢先生!”带著家人,背著仅有的那点行李,跟著陈子升和几个僕役,朝之前安置佛山铁匠的几处邻近房子走去。
匠户们被分到不同屋舍,伙房送来了热腾腾的糙米饭、咸菜和一桶飘著零星油却冒著热气的菜叶汤。孩子们的眼睛一下子亮了。
何伯一家挤在一间小屋的炕上,捧著粗瓷碗,呼嚕嚕喝著热汤。他放下碗,抹了把嘴,就著油灯光看了看四周,对身边的老伴嘆道:“老婆子,你瞧瞧,有屋顶遮头,有热饭吃,这沙贝,真像个能活人的地方了!”
老伴没说话,默默用袖子擦了擦眼角。
另一边,几个铁匠的孩子正捧著饭碗,吃得狼吞虎咽。
……
第二天一早,吃过饭,陈子壮让人请来何伯、林婶和赵老炉到书房。
“何伯、林婶、赵师傅,请坐。”陈子壮开门见山,“一路辛苦,本该让大家多歇几天。但想必诸位也想儘快开工获得工钱。我想问,沙贝村和周边,哪里最適合建纺织坊和铁匠铺?要借重三位老师傅多年的经验来定。”
何伯连忙拱手:“老爷太客气了!蒙您收留,我们怎敢不尽力?织布这一行,离不开水。浆纱、染色、漂洗,用水量很大,还要水流清澈稳定。我们愿隨老爷一起去看看。”
林婶补充道:“没错,还得要宽敞向阳的地方,晾晒布匹丝线,顏色才鲜亮。”
赵老炉则闷声道:“铁匠铺子烟火重、打铁声吵,得离村民远点,免得扰民,也防火星惹事。但也不能太偏,一要防贼,二要运料方便。最好靠近树林,砍柴省力。”
陈子壮点头:“三位说得都在理。子升、家玉,你们也跟我们一起去村里各处走走、看看。”
一行人出府,先来到村北地势较高的地方。
一条清澈溪流自西向东缓缓流过,水势平稳。
陈子壮、张家玉、陈子升还有几个跟著学习的书院学生,陪著何伯、林婶沿溪岸仔细查看。何伯蹲下身,捧起一汪溪水,对著光仔细看清澈程度,又小心尝了尝,点头道:“老爷您看,这水很好!清冽没杂质,入口清淡不涩。水流也稳,四季不干。这地势稍高,不容易淹水。”
林婶指著溪边一片开阔的缓坡地:“这地方好。背风向阳,地面平,正適合做晾晒场。离村也不远,来往方便,万一有火情,村里人也来得及救应。”
张家察看著地形,对陈子壮低声道:“夫子,这里视野开阔,团练巡逻能照顾到。而且溪流上游没有大村落,水源不容易被污染。”
陈子壮仔细看了四周地形,又详细问了何伯、林婶溪流在不同季节的水位变化、日照时间等。
两人凭多年经验一一回答。
他心里已经倾向於这里,但仍说道:“很有道理,等我决定之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