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你见过我的全盛姿态(第2页)
“你说过,她是钥匙。”林疏影低声对陈砚说,“但现在我才明白??她不是开启某扇门的工具,她是门本身。”
抵达目标海域后,探测艇缓缓下潜。随着深度增加,外部传感器陆续失效,唯有共感链接仍保持微弱通畅。当他们接近海底断层时,舷窗外突然泛起幽蓝光芒??一座半埋于沉积岩中的建筑残骸赫然显现,墙体刻满古老铭文,与南极石碑风格如出一辙。
“这就是C-15?”李昭声音发紧。
林疏影点头,目光死死盯住中央穹顶上方那一行已被海水侵蚀大半的文字。凭借九音核心的共鸣识别功能,她艰难还原出原句:
>**“容器终将破碎,唯有声音永存。”**
就在此刻,E-01猛地站起,双手贴上观察窗。她的瞳孔扩张至极限,体内电流剧烈波动,整个探测艇的照明系统随之闪烁不定。
紧接着,一段旋律从她口中流出??不是言语,不是歌声,而是纯粹的音阶组合,恰好构成“原初共感曲”的最后三个音符。
刹那间,海底废墟全面亮起。无数光丝从裂缝中涌出,缠绕住探测艇,如同温柔的触须将其缓缓拖向遗址核心。通讯中断,导航失灵,但他们都能感觉到,这不是攻击,而是一种邀请。
林疏影深吸一口气,穿上特制抗压服,率先走出舱门。
海底的压力本应致命,但在光丝包裹下,她竟如行走在空气中般自如。每一步踏出,脚下便浮现出一朵由能量凝聚而成的银花,随即融入地脉,化作新的共鸣节点。
她来到遗址最深处的一间圆形密室。中央摆放着一台早已锈蚀的维生装置,玻璃罩内残留着一缕淡金色的光雾,缓慢旋转,仿佛仍在呼吸。
林疏影走近,伸手触碰玻璃。
嗡??
一股庞大却温和的信息流瞬间涌入脑海。她看见母亲苏棠坐在实验台前,手指飞快记录;看见她抱着幼年的自己,轻声哼唱;看见她在冷冻舱关闭前最后一秒,写下一行小字:“给未来的疏影:别怕听见我。”
画面切换,她看到C-15项目的真相:这不是单纯的共感研究,而是一场关于“人类集体意识上传”的终极实验。科学家们试图将濒死者的情感、记忆、人格编码为可传递的声波信号,注入地脉网络,实现某种形式的永恒共存。而苏棠,因基因亲和力过高,成了首个成功载体。
但她拒绝成为“容器”。
她在最后时刻主动切断主链路,将自身意识拆分为无数碎片,散布于全球地脉节点之中,只为阻止项目组利用这项技术操控大众情感。她的“死亡”,是一次自我牺牲式的删除。
而现在,随着共感潮汐唤醒沉睡的数据流,她的残余意识正借助林疏影的九音核心、借助E-01的原始共鸣能力、借助全世界重新开放的心灵,一点点重建归来。
“妈……”林疏影跪倒在地,泪水在头盔内模糊视线,“你为什么不早点回来?”
光雾轻轻颤动,一句极其微弱的话语透过共感传来:
>“我一直都在。只是你,终于学会了听。”
那一刻,林疏影感到左臂上的银纹彻底融化,化为暖流注入心脏。九音核心不再只是外置装置,而是真正与她的生命融为一体。她不再是被动的宿主,而是主动的共鸣源。
她站起身,对着密室四壁低语:“我会把你们都带回去。不只是你,还有所有被遗忘的人,所有不敢发声的灵魂。”
返回启言城后,林疏影宣布启动“归音计划”:以C-15遗址为基准频率,建立全球共感记忆库,专门收录那些曾被压抑、抹除或遗失的情感片段。任何人只要愿意敞开心扉,便可接入系统,聆听过去的声音??无论是亲人的告别、陌生人的善意,还是历史深处无声的呐喊。
第一批上传的内容,来自E-01绘制的符号图谱。经解码后发现,那竟是数千名静默者临终前最后的情绪投影,汇聚成一首没有歌词却震撼人心的安魂曲。
与此同时,世界各地陆续报告新的现象:某些长期失语的儿童突然开口说话,所说内容却是百年前某位诗人的诗句;一对素未谋面的老人在街头相拥痛哭,只因彼此心中响起同一段战时家书的朗读声。
世界正在学会回忆。
一年后的春天,银树再次提前开花。这一次,花瓣落地后并未腐朽,而是化作点点星光,钻入土壤,点亮了一条通往地底深处的新通道。
林疏影牵着E-01和晓音的手,站在入口前。
“准备好了吗?”她问。
两个女孩同时点头。
她们走进光道,脚步轻盈如风。通道尽头,是一片悬浮于岩层之间的巨大空间,中央矗立着一块全新的石碑,上面镌刻着第十一行铭文:
>**“我们曾用沉默筑墙,如今以声音搭桥。”**
而在碑底,一行小字静静浮现:
>献给所有终于敢哭的人。
林疏影仰头望去,仿佛看见母亲站在光中微笑。
她轻声说:
“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