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0章 苏洵一家(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第170章苏洵一家

七月初,文同的远房堂叔苏洵,携妻儿来到陕西。

他的妻子程氏乃四川眉山大理寺丞程文应之女,自成婚以来为他诞下三儿三女,可惜长子苏景先於长女、次女而夭,现如今只剩下三女苏八娘,及年纪更小的次子苏軾、三子苏辙。

前些年文同仍在故乡四川梓州时,曾与苏洵相约一同参加下一回的科举,即去年皇佑元年的科举,不曾想突发变故,苏洵的父亲苏序过世,苏洵遂放弃此次科举,安心在家中为父亲守孝,顺便教导幼年的苏軾、苏辙兄弟。

去年文同科举中第后,曾写信给故乡的亲朋,苏洵也不例外。

不过当时文同並未提到別的,只是称他侥倖中第,如今在汴京技术司任职,顺便也提到了赵暘、范纯仁、沈遘、吕大防等一些在汴京结识的友人,甚至还提到他们在汴京的矾楼与李家兄弟斗殴,这经歷让苏洵颇感羡慕。

说句不好听的,在家守孝,顺便教导两个儿子,怎及得上去见识汴京的繁华,与一眾志同道合的挚友喝酒作乐呢,更別说这些人还与当今官家的娘舅家打了一架,这可不是寻常人能碰上的经歷。

之后苏洵在回信中写了什么,这並不重要,总之在那之后,他与文同便保持著书信的往来,直到文同隨同赵暘赶赴陕西,因为通信不便,这才终止。

去年因为没藏氏的关係,文同在范纯仁的怂恿下,硬著头皮又给苏洵写了封信,希望促成其女苏八娘与赵暘的婚事,苏洵收到后也是大感意外。

赵暘他知道,因为文同在之前的书信中提过,官家跟前宠臣,年仅十六便拜六品官员,连朝中诸相公都不愿得罪,虽不是皇子,恩宠却胜似皇子,令朝野大感疑惑。

文同为这等少年说亲,要娶自己幼女,苏洵也不知是福是祸。

於是他將此事告知妻子程氏:“—八娘岁数也不小了,我正要为她寻一门婚事,恰巧与可写信来提亲,只是他代为说亲的对象,令我颇为踌躇。”

他將赵暘的身份及在朝的地位告知程氏,程氏亦大感吃惊。

事实上关於女儿的婚事,程氏早有想法,有意將女儿嫁给兄长程濬的儿子,即她的外甥程之才,好令苏程两家亲上加亲。

苏八娘比苏軾大一岁,但比程之才小一岁,这岁数正合適。

没想到文同竟来说亲,这让程氏也不禁犯难。

毕竞文同与丈夫的关係不错,这个远房大外甥的面子总不能不给吧?更何况文同的信中还提到了范纯仁,称范纯仁也极力赞同这门婚事,范相公家二郎的面子,总不能不给吧?

思前想后许久,程氏有了主意,对丈夫道:“不如就照你这位远房大外甥所言,咱们先去陕西,亲眼看一看那位小郎君的为人,到时候再拿主意也不迟。”

苏洵欣然同意,毕竟年轻时曾为仁侠、不思学问的他,本就是难以静下来的性格,为父守孝三年,著实有些將他憋坏了,趁此机会去举家去陕西逛逛,见识见识陕西的风光,也不是什么坏事。

於是,待五月底三年守孝期间满了后,苏洵与妻子先在家中办过祭祀,祭了已故父母及苏家先祖,隨即苏洵带著妻儿去了一趟老丈人家程文应。

程文应一听女儿女婿要去陕西,便问了缘由。

苏洵也不敢相瞒,將文同说亲这事跟老丈人一说,老丈人惊地倒吸一口凉气。

十六岁的六品京官?又加言官、给事中?这莫不是当朝官家的私生子?

这小子放到他四川,横竖得是个知州,介时他这个眉山大理寺丞还得主动向人家行礼问安。

虽说程文应也想促成外孙女苏八娘与孙子程之才的婚事,但既然外孙女有更好的归宿,他也不愿破坏。

更別说这事还有范仲淹家二郎的参与。

於是这位家中颇为有钱的老丈人,主动替女婿操办了行程,租了三辆马车,雇了三个马夫,又唤来四名年轻有力的族人,叫他们护送女婿、女儿一家前往陕西。

鑑於八娘这事尚未定下来,夫妇二人也不对三个儿女透露,只说是去陕西游玩,这让苏八娘与苏軾、苏辙兄弟都颇为惊喜。

足足一个月,苏洵一行人便抵达了京兆府,隨即继续往北,经过两日的行程后抵达渭州,隨即向守城的军士出示了通牒与誥身,顺利进入了城內。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