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0章 苏洵一家(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进入城內后,苏洵一行先在城內一座客栈落脚,隨即,苏洵便忍不住埋怨起文同:“与可只说他在那位小赵郎君身边当差,担任帅机文字,却也没有个確切的落脚处,这要我如何寻他?”

妻子程氏笑著道:“你去州府问问不就知道了?那位小赵郎君既是朝廷委派的副使,与可在他身边当差,官府应该有人知情。“

苏洵觉得也对,便准备前往州府问问情况,顺便也带三个儿女上街逛逛,见识见识渭州的风土。

渭州本就汉羌吐蕃混居,城中有许多羌人与吐蕃人,有的依然保留本族服饰特色,有的虽然效仿汉人打扮,甚至於大多也是当地口音,但从相貌特徵上依然能看出区別,这让从未出过四川的苏八娘与苏軾、苏辙姐弟颇感惊奇。

就连苏洵也觉得有点奇怪,便找了家酒肆,借用饭之便向点內的酒博士询问起来:“—在下四川人,今初至渭州,不知城中因何有那么多异?”

酒博士笑著道:“贵客从四川而来,自然不知我陕西的状况。——我渭州原本就有许多羌人与吐蕃人,而自去年州府下令编户齐民、化夷为夏,贵客口中的异人便愈发多了。不过贵客放心,这些异人被小赵郎君打怕了,一个个安分地很,反多是咱们当地的泼皮去欺负家——哎,实在丟。”

“赵郎君?”苏洵眼睛亮,下意识接道:“这些惧赵郎君么?”

话音刚落,邻座一名酒客便笑著道:“贵客是外乡人,不知我陕西最近发生的大事。—·我来告诉你吧,去年我陕西四路同时颁布政令,编户齐民、化夷为夏,境內那些部落自是不肯接受,州府派人和他们好说歹说不成,最后小赵郎君索性亲自率军征討—我涇原路这边还好,只打了一仗,大获全胜。环庆路那边八族反叛—·最后都被小赵郎君领著几个州路的禁军给平了,前前后后斩首数万人。三名叛宋造反的酋首,一个死於乱军之中,被禁军割下首级,其余两个皆生擒,州府將其押解至汴京去了,估计也逃不过一死。”

“。。”苏八娘、苏軾、苏辙一听死了几万人,面面相覷,苏洵倒没什么表示,只是好奇问道:“我听说那位小赵郎君岁数不大,竟如此善於掌兵?”

那名酒客笑著道:“只是掛个名罢了,实际负责征討的是鄜延路的杨文广杨副部署以及秦凤路的王果王鈐辖,不过听说这位小赵郎君待手下將士確实是好,赏赐麾下也阔绰,我见过的禁军,没有不称道的。”

听到这话,苏軾有些失望,忍不住插嘴道:“原来是靠部下——”

那酒客哈哈大笑,对苏軾道:“小哥这么说就错了,別看小赵郎君並未实际指挥,但他的功劳却比谁都大——”

“这是什么歪理?”苏軾睁大眼睛不可思议道。

那酒客也不生气,笑著道:“首先,小赵郎君善待军士,抚恤、赏赐等一应俱全,出征的军士並无后顾之忧,故士气高昂、斗志坚定;其次,小赵郎君信赖麾下將领,许其临阵自决之权,无需杨文广、王果等人事事通稟——·若换一个文官,搞不好杨文广、王果几人还要吃败仗,就像之前三川口那几场仗”

说到最后,他忍不住嘆了口气,酒肆內其余酒客,也一个个面露嘆息之色。

忽然,有一人插嘴道:“我还是想不通,州府为何要支援西夏,运去许多钱粮、伤药,小赵郎君也不管管。”

“你懂什么?”另一人接茬道:“夏辽两国正在打仗,眼下是夏弱辽强,若我大宋视若无睹,坐视辽国吞併西夏,谁知道辽国会不会顺势攻打我大宋?別看下令援夏的州府,但实际这命令却是高相公与小赵郎君下的,若无二人授意,张亢一个涇原路经略使,又怎敢在外邦之事擅做主张?“

一群酒客聊著聊著,话题就歪到夏辽两国的战事上去了。

苏洵静静听著,暗暗点头:既是夏弱辽强,那便暗助西夏,削弱辽国,这战略是没错的。

稍后,待酒足饭饱,苏洵领著三个儿女一边閒逛,一边朝州府而去。

待等来到州府衙门外,他朝守门的卫士拱拱手道:“在下苏洵,为寻访故亲自四川而来,却不知他现如今在何处落脚,卫士小哥能否行个方便,替在下向衙內的文吏问问——”

说著,他从怀中取出准备好的一小袋钱,塞到那名卫士手中。

见苏洵態度客气,且又有孝敬,那名卫士虽然皱著眉头,但也没有拒绝,犹豫道:“你这事,不太好办——你那亲人叫什么?”

苏洵连忙道:“文同,字与可,是去年新科的进士,之后在小赵郎君身边担任帅机文字——”

那名卫士闻言面色顿时变了,站在另一侧的另一名卫士吃惊道:“文帅机是你亲友?”

苏洵有些茫然地点了点头,那另一名卫士连忙道:“文帅机就在衙內,我替你去通报。”

说罢,他转身匆匆奔入衙內。

不多时,只听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文同与范纯仁联袂而来,见到苏洵,开怀大笑:“我算算日子,表叔也该到了。——表叔,別来无恙。”

“与可。”苏洵见到文同,也是满脸高兴,毕竟他俩虽是远房叔侄,但其实只相差九岁,且文同性格豁达老派,苏洵其实也是將其视为同龄挚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