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她来了(第1页)
窗未开,窗帘却能像被风吹一样舞动,就在乘柏立於门前时,昏黄灯泡呲的一声灭掉,毫无预兆,原本还算明亮的房间,瞬间被抹上一层黑。
黑暗笼罩著房间,窗帘紧拉,缝隙里的夜光似乎都透不进来,一阵划火柴的声音,短暂火光引燃蜡烛,张麦菊此刻把蜡烛立在了床头柜上,与回身乘柏互视一眼。
“手机屏,也亮不起来了,你快回来,不要出去!”
张麦菊的声音急促又小声,门外如果是人根本听不到,她是一位资深的恐怖小说迷,大学哪会儿还撞著胆子玩笔仙,一开始还觉得挺刺激的,后来也不知道是在贴吧还是百度,发现笔仙这个事儿,是人体的正常反应,跟鬼貌似没有任何关係。
虽然如此,但在以后的时间里,她再也没玩过笔仙。
后来家里安排她进了县里精神病院,认识了一样胆子看著很大的梨梓,互相分享恐怖小说,还有电影。
不过在真正遇到似乎真是鬼的场景里,她发现以前的胆子都是假的。
几秒后,敲门声再次持续,两人大气都不敢出,在这种安静环境下,头顶上的“咚~咚~咚”似乎逐渐放大,一开始像玻璃球砸地,后来声音愈发沉重,
就像一个铁质球体反覆砸在水泥地上,声音沉闷,频率时快时慢。
第一念头就是看过某个小说中的人头砰砰声。
乘柏没有直接回来,张麦菊看著前者快速摆动了一下遮布,將原本覆盖的那片玻璃展露在眼底一秒钟,然后就像什么都没看到一样,朝著床边过来。
“你,看到什么了?”
张麦菊紧张问道,其实在对方撩开遮布的一瞬间,她看到了老婆婆的那张脸,白天可能不会觉得有什么,但在夜晚,非常瘮人,而且她离门有点近,恐怖感也隨之上升一截。
乘柏却是不语,他从张麦菊旁边拿起另一支没引燃的蜡烛,然后將蜡烛前的引线放在另一只燃起的蜡烛上,昏暗片刻,两只蜡烛苒苒亮起火光。
光感极差,只能看清两三米远。
“是那个婆婆。”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那位婆婆虽然在昏暗光感下看起来极为瘮人,光线实在是太差了,感觉对方脸部很扭曲,可能跟白癜风有一定关係,但她似乎並无恶意,手里端著一桶泡麵,被热水泡过,还冒著热气。
但也有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骗人开门。
恐怖小说经常这么写,鬼会扮演正常人,而正常人觉得对方很正常,於是就开了门,就像狼来了的故事,只是来的不是狼,是鬼。
其实一开始乘柏就觉得那位婆婆有些奇怪,刚进入旅社时,乘柏能听到店主悉悉索索穿衣服的声音,还有下床穿著拖鞋的呲地声,后来给了钥匙后,店主先回的房间,乘柏仔细听过了,房间里无其他外人声音,店主也没说话,只听到了茶壶烧水的声音。
而且店主一开始说的就是,他过一会把暖壶送上来,最主要的还是,这间旅社地板是那种踩起来很容易分辨声音的那种,每走一步都会传出一阵咯吱声,就像木头受压后,而这位老婆婆,只有扣扣两下的敲门声。
回过神来后,確实如张麦菊所说,手机屏不能亮了,时间也看不到了。
似乎电器都无法使用。
两人就这样坐在床上,敲门声没有持续多久,两人能从遮布上看著那人在坚持一会后,確定无人开门,最后离开,但楼道里却没有脚步声。
这再一次让乘柏確定了他的想法。
咚咚咚声则依旧持续,似乎与门外老婆婆无关。
乘柏用心听著那股声音,声音没有规律,时快时慢,传递进来的声感也不同。
在深夜中观看恐怖小说,每听到异响就会不自觉打开手机手电筒,这是人体心理条件反射,而对於未知位置,为了安心,理所应当的照亮一下,这是常人的心理想法,即便明知世界上没有鬼,明知未知的地方是安全的,但在深夜看恐怖小说时,也会下意识这样做。
就像现在,咚咚咚声持续不止,两人看似坐在床上非常安静,但总觉得这里不安全,如果有手电筒的话,有可能两人已经开始全房间检查了。
隨风摇摆的窗帘,
盲区床底。
还有门外。
“我们要不睡觉,明早就回家?”
张麦菊真的害怕了,她只是抱著侥倖心理来这里住一晚,最近总能听到外界传言这里闹鬼,她本来也以为是假的,可刚才,她没有听见老婆婆的走路声,这对於医学方面,特別是精神病院的护士来说,非常离奇。
老人身材瘦,营养吸收不好,只有年轻人血液循环快,而骨髓的健康程度又与血液循环掛鉤,血液循环则与营养吸收后的新陈代谢有关,像老年人普遍血液循环障碍后会导致关节出问题,从而导致上半身轻,下半身重,所以走路声很难隱藏,模仿不了年轻人那种点著脚尖行走。
这是在科学层面上的解释,
而在现实里,哪个老人会没事干踮著脚尖不出声的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