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开抄(第3页)
从周云逸死諫,到严党和清流党的党爭,再到“三生不改冰霜操,万死仍留社稷身”的海瑞……
还有“谁言天公不好客,漫天飞雪送一人”的张居正。
嘉靖殯天,万官来唁;明脊嘆雪,隆歷掠影……
一个个鲜活的形象,一个个名场面浮现在陆远之的眼前。
沉重,前所未有的沉重。
这是属於歷史的浪漫,属於东方的风骨。
歷史需要辩证去看待,很多事情,谁对谁错其实很难讲清楚。
比方说海瑞。
虽说是个难得的諍臣,但不少史学家却给他贴上了“愚忠”、“愚孝”这样的標籤。
包括说他对自己的母亲、妻子的態度,就让很多人难以接受。
人无完人,更何况是生活在三纲五常的封建大背景下。
而且海瑞的童年似乎也不太完整,过早夭折的父亲,过分严苛的母亲,才会催生出如此畸形的性格。
还有张居正。
我们不能否认他对於大明朝的功绩,也不得不承认他在坐上首辅之位后,也曾结党营私、独断专权。
位高且寒,我们没能坐在他的位置上,便很难去將心比心的思考。
唯一可以確定的就是,张居正也是一个人,一个鲜活的人。
有著七情六慾,有著自己的判断。
陆远之突然想起了《杀死一只知更鸟》里的一句话。
“你永远不可能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穿上他的鞋子走来走去,站在他的角度思考问题。
可真当你走过他的路时,你连路过都觉得难过。
有时候你所看到的,並非事情真相,你了解的不过是浮在水面上的冰山一角。”
……
我们现在可以站在宏观的角度,通过史书来认识一个人,批判一个人。
可真的处在当时时代的人呢?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陆远之又想起了一个诗人。
贾雨村。
这是一个《红楼梦》里虚构的人物。
他有几首诗,写的还算不错。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玉在櫝中求善价,釵在奩內待时飞”
……
通过这几句诗,我们不难看出贾雨村的野心壮志。
如果《红楼梦》真的是一本史书,我们翻开这部史书,看见了这几句诗,一定会给贾雨村贴上“雄心勃勃”、“浪漫才子”这样的標籤。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不是。
真正了解《红楼梦》的人清楚,贾雨村在书里,是一个由清贫书生蜕变为趋炎附势的官僚。
其虚偽圆滑、忘恩负义的形象,令人深恶痛绝。
通过史书去认识一个人,无异於是管中窥豹,盲人摸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