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276初生牛犊(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这不只是西岭的问题。”档案馆女子在外部监测站喃喃,“这是一种全国性的记忆清除机制。他们用儿童做测试,因为他们最容易控制,也最容易遗忘。”

就在第七段声音结束时,共心仪的指示灯突然闪烁红光。终端显示:检测到外部干扰信号,来源不明。

“有人在试图切断连接!”少年惊呼。

孙女却不动,反而站起身,直视前方黑暗:“我知道你们来了。既然敢来,为什么不进来听听?听听你们当年亲手埋下的东西,现在是怎么开口的?”

寂静持续了几秒。

然后,铁门外传来脚步声。

三个身穿深灰风衣的男人走了进来,胸前没有标识,但气质冰冷,步伐整齐,一看便是静默军残余力量的执行者。为首之人摘下帽子,露出一张布满疤痕的脸。

“陈守义的学生。”他开口,声音干涩,“我就知道你会走到这一步。”

孙女瞳孔微缩。“你是……广播站事件当晚的警卫队长?”

“我奉命执行封锁。”他缓缓说,“那天夜里,塔崩塌前的最后一分钟,陈老师把我叫进控制室。他没求饶,也没反抗。他只递给我一封信,说:‘总有一天,会有人回来。你要么成为阻拦者,要么成为见证者。选择权在你。’”

众人屏息。

“我烧了那封信。”男人继续说,“但我留下了这句话。二十年来,我看着你们一个个出现,重建网络,唤醒亡魂。我以为自己是来阻止你们的……可刚才,在外面听了十分钟,我发现我已经不想再当刽子手了。”

他从怀里掏出一枚金属胶囊,放在地上。“这是静默军‘净音计划’的完整日志,包括所有实验基地坐标、负责人名单、以及……如何永久激活沉睡的忆场容器的方法。”

少年冲上前想捡起,却被孙女拦住。

“为什么现在交出来?”她盯着对方的眼睛。

“因为我女儿。”男人声音第一次有了裂痕,“她今年十岁,上个月开始,半夜总会醒来唱歌,唱的就是《采莲谣》。医生查不出原因。可我知道……那是某个孩子的声音,借她的嘴在说话。我不能再骗自己了。有些债,必须还。”

他转身离去,背影佝偻如老树。

胶囊打开后,内容震惊所有人。除了已知的七处“声囚窟”,全国竟隐藏着**四十九个同类设施**,遍布边疆、山区、废弃矿区。其中最深的一处在西北戈壁,代号“归silenced”,内部设有三百具声囚舱,至今仍有微弱信号传出。

更令人窒息的是,“净音计划”并未真正终止。部分高层官员以“社会稳定研究”为名,仍在秘密资助相关技术迭代,目标是开发新一代“情绪过滤器”,能在不被人察觉的情况下,自动屏蔽特定历史记忆的共感传播。

“他们想让遗忘变成本能。”档案馆女子咬牙,“就像人呼吸空气一样自然。”

“那就让他们看看,呼吸也可以变成呐喊。”孙女站起身,拿起通讯器,接通全国“言脉站”网络,“通知所有回音小组:准备‘百灯行动’。”

七日后,清明前夕。

全国各地,四十九个地点,同时点亮灯笼。

每一盏灯下,都放着一台小型共心仪装置,播放着从“七声窟”破译出的真实声音。人们围坐一圈,闭目聆听,随后轮流讲述自己家族中曾被掩盖的故事??谁曾在批斗会上自尽,谁家的孩子莫名失踪,哪位老人至死都没等到一句道歉。

海岛之上,少年带领村民将千纸鹤串成链,悬于海风之中,每一只折纸里都录有一句童谣。

高原帐篷内,牧民用羊皮鼓敲击《采莲谣》节奏,引发大地共鸣,远处雪山似乎都在轻轻震颤。

城市天台,青年艺术家用投影将四十九个失踪儿童的照片映上夜空,配以纯净童声合唱。路人驻足,抬头,有人默默流泪,有人掏出手机录下视频转发。

而在首都议会门前,数百名市民自发聚集,手持蜡烛,齐声朗读《记忆权利法案》第一条:“公民拥有知晓历史真相的权利。”

监控画面传入政府高层会议室。一位白发老者静静看完,良久,轻声道:“当年我们以为堵住嘴巴就能平息风暴。可现在才明白,真正的风暴,从来不在嘴里,而在心里。”

次日清晨,总统签署行政令:全面彻查“净音计划”遗留机构,解散所有可疑研究项目,并授权“记忆遗产保护署”对四十九处遗址进行正式考古挖掘与纪念建设。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