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狂夫空谈鞭笞策俊杰妙论井巷图(第3页)
为了提高產量,他们抓了不少桀驁不驯的胡人扔进矿洞,这才有了今日的家业。
这上官桀,虽略显粗鄙,却是个懂行的,更是个能下狠手的。
就在周夫人对上官桀愈发满意之时,一直沉默的刘奚,却忽然站了起来。
“夫人,”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压过了满堂的丝竹。
“德政与重赏,不过是治標。鞭笞与抓捕,更是饮鴆止渴。矿石產出减少,问题不在於人,而在於矿。”
他顿了顿,迎著眾人惊愕的目光,继续说道。
“晚辈曾见过旧矿,后来又在查阅过诸多营造卷宗,深知矿洞开採,大有可为。”
这番话,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晚辈斗胆,请教一二。府上矿业,根基在矿洞本身。不知洞深几何?”
这个问题有些突兀,但周夫人还是答道:“深者,或有数十丈。”
“数十丈……”刘奚点了点头,神情变得专注。
“那洞中支护,便至关重要。若支撑不力,土石塌方,不仅矿工性命不保,整个矿脉都可能就此废弃。”
他的话语不急不缓,却让周夫人的脸色第一次真正凝重起来。这正是她最担心的问题之一。
刘奚见状,继续问道。
“不知洞中气息是否通畅?渗水又如何处置?矿石运出,是靠人力还是器械?”
他问得平静,但每一个问题都切中要害。
周夫人发现,这些连她自己都只能答出个大概的难题,在这个年轻人面前,却仿佛成了条理清晰的条目。
刘奚自从去了一趟向家庄,刘奚就发现这个时代的矿井还有很多可以改良的地方。
说来也是讽刺,其实早在数百年前的东汉,很多技术就已有了雏形甚至成熟的应用。
刘奚有些想法,本以为已经超越时代,后面才知道有些古人也有很多厉害的技术。
可惜在这个知识被豪门世家视作私產的时代,一项技术的传播,远比它的发明要困难得多。
比如前世在网络论坛上,曾有无数人將水力锻锤奉为欧洲中世纪的伟大发明。
可实际上,几百年前南阳太守杜诗便已发明了利用水力驱动鼓风冶铁的水排,其精巧程度,毫不逊色。
可惜这一项足以改变生產力的技术,就因为种种原因,没能真正扩散开来。
“言语空泛,恐难说明。”
刘奚说罢,他竟真的从袖中取出了隨身携带的纸笔。
在眾人惊愕的目光中,坦然地在自己的案几上铺开。
那副架势,已浑然忘却了自己身在何处。
他在纸上迅速勾勒出几个草图,推向上首。
“夫人请看,譬如巷道支护。寻常矿洞,多用独木或三角支撑,遇土石鬆动,极易倾覆。但若仿照营造宫室之法,以榫卯扣合坚木,结成四方井字之架,层层相叠。如此,则力分八方,远比独木支撑要稳固数倍,巷道轻易不会塌陷。”
他指尖移动,又画了一个简图。
这项技术其实皇室掌握了很久,不过刚刚那个问题,很多现在已经有的技术並没有扩散出去。
“又譬如通风。洞深则气闷,浊气重而下沉,积於洞底,人处其中,则百病丛生。若能在矿脉远端高处,另开一口通天竖井,形成高低之差。浊气自会寻高井而出,新鲜空气便会从主井口而入,往復循环,矿奴自然体健,採掘之力亦不会衰减”
这个方法他已经教给向家庄的里正了,按照刘奚的推测,现在向家庄应该给他们的矿石打好竖井了。
方才还热闹非凡的宴厅,此刻已是鸦雀无声。
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那个侃侃而谈的年轻人身上。
此刻的刘奚,眼神明亮,言辞精准,身上散发出的那种对技术的绝对自信,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一种莫名的压迫感。
而周夫人,已经不自觉地微微前倾著身体,全部心神都被那几张草图和刘奚的讲解所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