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长鞭难驱万石粮神工巧械为活人(第2页)
他们的动作很轻鬆,就像是在做什么稀鬆平常的事情。
绞盘发出有节奏的“嘎吱”声,带著麻绳,带动著滑轮组,缓缓升高。
在一片死寂中,那重达数百斤的粮包,几乎没有发出多少额外声响,便被平稳顺滑地,吊离了地面。
船上的人,只需用长杆轻轻一勾,那粮筐便稳稳地落在了船舱之中。
码头之上,瞬间鸦雀无声。
刘奚却不以为意,这就是机械的力量。
这个时代,並非没有滑轮。
蜀地的井盐开採,便有定滑轮的应用。
但定滑轮,只能改变力的方向,並不能省力。
而动滑轮,虽能省力一半,却无法改变施力的方向。
唯有將二者组合,形成滑轮组,才是真正的效率之源。
古代缺乏的,就是滑轮组的应用。
那些监工,目瞪口呆。
他们的嘴巴张得老大,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
刚才还在嘲笑的那个军司马,现在脸上的表情就像见了鬼一样。
那些被鞭子抽打了一整天的民夫,更是如同看到了神跡,一个个张大了嘴巴。
“这……这怎么可能?”有人结结巴巴地说道。
“两个人就能吊起来?”
“我们十几个人都搬不动的东西……”
很快,数十座这样的小型吊臂,在整个码头上被立了起来。
装卸的效率,提升了十倍不止。
原先是船等人,现在竟变成了人等船。
其实无论是后世还是现在,装卸都很麻烦,经常有货车司机送到位后在装卸时很多时间。
刘奚直接把一筐粮食吊到船上,让船上的水手就在船上装卸。
中世纪欧洲的码头,就是用这种木吊臂来提升效率。
甚至用这种木吊臂不断的改进,叠代出现了液压吊臂。
码头的船来了又走,走了又来,这人工渠本来码头吃水不深,效率很低。
但是现在结合了吊臂的力量,再加上刘奚的管理,居然做到了比此前高出十倍的效率。
那位军司马结结巴巴地问道,“这真是,真是,神物啊。”
周广宗见状,发出一阵畅快的大笑。
他拄著环首刀,独臂叉腰,自豪地对那军司马说道。
“我家郎君虽年未及冠,其识见却远超我等。论筹策,有武侯之才;论文章,有张华之智。”
这话吹得太大,但是这时候其他人也不敢反驳。
此等器械,確实是非常人能想到的。
和所谓的文章、笔墨不一样,属於军国重器。
甚至有些人想到,如果把这种东西改进一下,是不是可以在城墙上吊各种石头?
是不是可以拿来搬运投石机、大型弓弩。
鞭子,不再需要了。
整个码头,只剩下木製构件令人安心的“嘎吱”声,和吏员们报数的唱喏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