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清浊两途皆不取樊笼之內觅虎臣(第1页)
清晨的微光刚刚刺破窗纸,刘奚正坐在案前,校对著一卷前朝的古籍。
坊间的寧静被三声叩门声打断。
篤、篤、篤。
刘奚放下手中的竹简,起身开门。
门外停著一辆牛车,车旁站著两人,皆著皂色襴衫。
为首的一人年纪稍长,嘴上蓄著短须。
“请问,此处可是刘奚小郎君的住处?”
来人的语气很是客气。
刘奚頷首:“我便是。”
那人神情顿时鬆弛下来,嘴角咧开,露出一口整齐的牙。
他向前走了一步,声音也热络了许多。
“別紧张,”他摆了摆手,“在下陈康,在尚书省里当差,说起来,咱们以后就是同僚了,我也是位令史。”
身旁那个年轻些的吏员,则安静地捧著一个文书匣。
陈康接过文书匣,取出一卷扎好的竹简,郑重地展开。
他清了清嗓子,用一种庄重的语调念道:
“度支曹郎钟雅上启,言刘奚,洛阳开阳里坊人士。少而有贤名,笔札敏赡,文法可任。台议以为可使於令史之职。今辟刘奚为尚书令史,权隶度支曹,入台听使。奉到辟命,谨当期诣省,试满一月,以功过为簿。”
念罢他將竹简仔细卷好,亲手递给刘奚,脸上的笑容又回来了。
“小郎君,机会来了。”
陈康用手肘轻轻碰了碰刘奚的胳膊,“三日之內,卯时之前到尚书台南门,別误了时辰。”
“你头一天去,能多早就多早。先到南门旁的值房来寻我,记住我叫陈康。我得领著你先去造吏员名册,然后领取自己的小印。”
他指了指自己腰间掛著的一块印。
“这东西金贵。没它,你就是尚书令的亲儿子,也休想踏进那道门一步。”
陈康一字一顿地说完,爽朗地笑了一声,便转身登上了牛车。
牛车启动,车轴发出一声沉闷的呻吟,缓缓驶离。
刘奚站在原地,晨风灌入衣袍。
他握著手中的竹简,上面似乎还残留著陈康手心的温度。
尚书令史,这四个字在旁人听来,分量十足。
同样的官名,在不同时代的贵重程度也不一样。
再过几百年,这虽是流外官,不入九品,但却是入流的预备役。
只要考核通过,便能转为堂堂正正的流內官。
相较於地位卑贱、永无出头之日的胥吏,这无疑是一个能摸到青云之路的绝佳起点。
“恭喜郎君!贺喜郎君!”
院內的眾人纷纷前来道贺,脸上洋溢著真诚的喜悦,“这可是尚书台的令史,天子脚下,中枢之地,十足的官身啊!”
在他们眼中,这已经是一个十品芝麻官,是这些凡俗之人需要仰望的存在。
刘奚一一还礼,他没有在眾人的恭维中停留太久,而是叫上了周广宗,让他陪著自己去了一趟伯父刘玄的家。
礼物是早就备好的,一坛上好的吴兴郡產的若下酒,並一块用油纸细包好的腊肉。
刘玄的家宅並不奢华,却处处透著洁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