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00章 何前恭而后倨(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众人静默。

“莱昂纳尔说得对,”他继续说道,“我不是‘印度’的代表,因为我根本不知道‘印度’是什么。我们有几百种语言,上千个王国,不同的宗教、种姓、习俗。英国人把我们塞进一个叫‘英属印度’的盒子里,然后指着我说:看,这就是印度人。可那不是我们,那是他们的想象。”

有人轻声啜泣。

“但我们也不能因此否认自己。我们可以不接受他们给我们的定义,但我们必须给自己一个新的名字??不是靠国王册封,而是靠我们自己的思想、行动和团结。”

他转向身旁的胡澜:“我想加入你们的读书会。我想读更多被禁止的书,了解其他国家人民如何争取权利。我也想写点什么,不是为了取悦谁,而是为了弄清楚我自己到底相信什么。”

胡澜看着他,眼中闪过一丝欣慰,重重点了点头。

就在此时,一名年轻学生举起手中的报纸,声音激动:“你们看!《泰晤士报》刊登了一篇评论,批评莱昂纳尔的文章‘煽动性极强’,但也承认‘其逻辑难以驳倒’!这是第一次,主流媒体不得不认真对待一个挑战殖民叙事的声音!”

人群爆发出一阵低语。

另一人补充:“而且,《七签名》的第一章已经在三家独立刊物同步发表,据说读者反响热烈,很多人说‘第一次看到侦探小说还能讨论正义与压迫’。”

维克拉姆闭上眼,长长吐出一口气。某种东西正在改变,细微却不可逆。

***

数日后,莱昂纳尔登上前往巴黎的邮轮。码头上,维克拉姆前来送行。两人站在甲板边缘,海风吹乱了彼此的发丝。

“你会赢吗?”维克拉姆问。

“我不知道。”莱昂纳尔回答,“但我一定会说真话。”

“如果他们判你有罪呢?”

“那就让更多人听见我说的话。”他笑了笑,“有时候,失败比胜利更能点燃火焰。”

维克拉姆从怀中取出一只手套??正是那天留在广场上的那只,已经清洗干净,熨烫平整。

“还你。”

莱昂纳尔看了看,没有接:“送给你了。留着吧,当作一个提醒:当你弯腰捡起尊严时,别忘了问问自己,那尊严是谁定义的。”

维克拉姆握紧手套,重重点头。

汽笛长鸣,船缓缓离岸。

维克拉姆伫立原地,目送轮船驶入晨雾。阳光终于刺破云层,洒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他忽然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盈,仿佛卸下了背负多年的重担。他知道前路依旧艰险,制度不会因一场辩论而崩塌,偏见不会因一次顿悟而消散。但他也明白,真正的斗争从来不在决斗场上,而在人心深处。

回到住处当晚,他点燃台灯,铺开信纸,写下第一行字:

>“致未来的读者:

>我不知道该以何种身份称呼自己。我不是爵士的儿子,不是塔库尔,也不是任何人的臣仆。我只是一个正在寻找答案的人。但我愿意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会拥有一个不必向殖民者乞求认可的国家,一个能让每个孩子自由说出‘我是谁’的土地……”

笔尖沙沙作响,如同春蚕啃食桑叶,孕育着未知的翅膀。

而在巴黎法庭外,人群已经开始聚集。海报张贴在墙上,写着:“倾听被压抑的声音”。一名女记者手持速记本,低声询问身旁同伴:“你说,他会提到印度吗?”

对方答:“一定会。因为真正的自由,从不允许任何人被遗忘。”

风起了。

旧世界的帷幕,正在悄然撕裂一道缝隙。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