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章(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第2章

不准议和?

皇帝主战?

见大宋皇帝如此打扮,主和派有点慌了。

宰相唐恪先开口:“陛下,金兵势盛,围城日久,百姓困苦,欲纾国难,当割地求和,以保生灵社稷为先。”

见此人站在最前面,一看就是朝中重臣,崇祯问道:“你是何人?身居何职?”

唐恪一怔,一脸懵逼的回道:“臣唐恪,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陛下。。。。。。”

你这老登,身为宰相,却带头投降!

崇祯心中大怒。

早年他读《宋史》,略知此人一二。

历史上,这老登是主和派核心人物,与耿南仲、李邦彦等勾结,压制主战派,深得钦宗信任。

从靖康二年初升任宰相后,就立即下令禁止各地勤王军支援东京,宣称“欲纾国难,当割地求和”。

可以说,从头到尾,唐恪这老登力促钦宗接受金人割让三镇、赔款的要求,拒绝主战派的决战建议,导致东京孤立无援。

当年崇祯读到这段历史的时候,气得差点把书给撕了,想着姓唐的不会是汉奸吧!

崇祯面色不动:“割地求和,岂非与虎谋皮?朕闻金人贪暴,前车之鉴犹在,割地之后,彼何以止?”

唐恪摇了摇头,一副“陛下你太年轻不懂政治”的表情,道:“臣以为,若继续顽抗,只会让百姓受苦更多,时值国运艰难之际,惟有暂且屈服,以保全大宋未来!”

“臣附议!”

一个中年文官立刻跳出来,给唐恪站台。

崇祯看向他:“你又是谁?下次说话之前报上名来,也好让世人知道,尔等朝中重臣,都是如何保家卫国的!”

“臣门下侍郎耿南仲!”

副宰相耿南仲上前半步,躬身而语:“陛下,若死战不休,万一城破,宗庙何存?若能以数镇之地换取大宋数年喘息之机,则此策非怯弱,乃为长策也!”

“臣太宰李邦彦附议!”

“臣少宰张邦昌附议!”

“臣开封府尹王时雍附议!”

“臣。。。。。。。”

刹那间,一群主和派大臣跪在大殿之上,如同一群被吓破了胆的鹌鹑,苦苦哀求着他们的皇帝,赶紧投降。

崇祯神情一愣。

当年他读宋史时,三天三夜也想不明白,靖康之变时北宋东京城高墙坚,如何能让骑兵为主的金人轻轻松松的把大宋皇帝给俘虏了!

满朝上下,为何都不肯死守?

如今,他亲眼见到了答案。

不是东京城不能守,也不是宋军不能战。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