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第2页)
靠海为生的人都知道,出海出船其实有很多讲究,比如不吉利的话不能说,需要放鞭炮,还需要往海里撒米面等等,而每年给海神送祭品就是渔民们最重视最讲究的一条了。
为求海神保护自家的渔船,渔民们每年到海神节的时候,都会亲自为海神敬献一个妙龄的少女前去伺候,而这个被作为祭品敬献的少女就是海女了。
渔民们敬献的少女自然不会是自家的闺女,通常都会几家合在一起去镇上买一个,而做这行买卖的就被称为海史,美其名曰是海神的使臣,来负责挑选海神的侍女的。
这一年的海神节是六月初六,还剩下不到几天了。
一直在镇子上过活的杨小安突然拖家带口的回来了,说是镇上新出来一本什么书籍,那卖书的人说了只要看过那书籍就一定能考上举人,所以已经是秀才的杨小安一听说就迫不及待的回来拿银子了。
可此时青黄不接的,离秋收还早,家里哪有什么闲钱?可花老婆子又不想耽误杨小安的前程,于是想来想去就把念头打到了这卖海女的事上来。
她仔细算了一下,家中目前有五个孙女,可有三个都是她亲生的,只有那三房的两个不是。两个当中有一个还小,只有那杨初夏最合适,而且那小崽子还撞见过她的好事,所以最后她就把目光放在了三房的杨初夏身上。
也因此在今日白天的时候,杨初夏只是不小心掉了半个窝窝头,花老婆子就气的骂她浪费粮食,顺带一根大粗棍子直接敲上了杨初夏的头。
那大棍子足有
,不舒服,只是想喝水。”其实她并不想喝水,只是吱一声,好让王氏知道她现在没事了。
☆、7刘氏找茬
“唉,娘这就给你倒去。”王氏说着就借着月光从一旁的桌子上摸出了一只碗出去了。不一会又端着回到了房间。
见此杨初夏就要起身。
“你先别急着起来,娘先把油灯给点上。”
“没事,月光亮堂我能看的见。”
王氏只当她是渴的急了,便也不先去点油灯了,就着手就要喂杨初夏喝水。
“我自己喝。”杨初夏伸手就接过王氏手里的碗,咕咚咕咚的喝下去。
“还要么?”
“不喝了。”
“那成,赶紧睡吧,娘在这看着你。”闻言杨初夏就眉头皱了起来,这睡个觉怎么还要看着了?她又不是三岁孩子。
“娘你去睡吧,我自己可以。”
“没事,娘看着你睡。”王氏许是被白日里的事情吓怕了,此时死活也不愿意离开,恨不得眼睛时刻盯在闺女的身上才好。
杨初夏见王氏真的不愿意离去,也就随她去了。她一向好眠,也不认床,没过多久就沉沉的睡去。
再次醒来已经是翌日晌午,杨初夏双眼打量着这墙上都掉土的破屋子,不禁双眉深锁。再看看自己身下这木板搭在土块上的床,随着她一动就咯吱咯吱的响,吓得她顿时不敢动了,生怕动一下床就塌下去。
这典型的是旧社会的农家土屋啊,太特么原生态了,而且那是什么?大白天的老鼠就上演爬洞了?还有那桌子上,那是小强在爬吧?杨初夏就那么直勾勾的盯着那只小强,然后就看见那只小强耀武扬威的爬过了桌子上唯一的破陶碗。
她顿时想到昨晚喝的那碗水,“呕……”
“闺女,你咋了?是不是又不舒服了?”听见屋里面的动静,王氏急忙推门进来。
“没事,就是刚醒喉咙有些不舒服。”
“没事就好,没事就好,可吓死娘了。”王氏轻拍着胸脯,深深的吐出一口气。“夏夏该饿了吧?等着,娘先去打水来给你洗洗,回头就给你端玉米糊糊来。”
一说饿,杨初夏还真感觉有些饿了,就是小肚皮都应景似得咕噜噜叫了起来。
一听王氏就笑了,“呦,还真饿了,娘这就去给你弄去。”
说着话王氏就去了灶房,她见锅里只剩下不多的糊糊了,便先去将玉米糊糊盛好,免得回头一点都盛不到,之后又去打了洗脸水。
出灶房的时候刚好遇到杨大安的媳妇刘氏,刘氏也和那花老婆子一样,尖酸刻薄的很,想到那杨初夏没卖成,家里少了好几两银子的进项不说,还倒贴了一两银子进去,于是就看王氏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
尤其此时见王氏一手玉米糊糊,一手还端着盆水,便猜测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