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19章 无本买卖(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还有一块吃完了出发,你吹吹风,别把臭味带进车里。”

又是一记白下巴,张爱玲挑起最后一块臭豆腐送进嘴里,意犹未尽地揉捏油纸,嘴巴轻柔张合,最后一点她要吃得慢点。

李记酸梅甘露,绕个圈回北角英皇道吃绿豆糕,斜穿半个北角,在继园街的坡道处吃桂蒸,然后又是湾仔的喜帖街,在巷口等了一会儿,躲军装警的流动车仔档返回,买了一块大饼。

张爱玲边走边吃,只吃了半块,剩下的半块扔进耀文牌垃圾桶。

嗖,皇后大道中近庇利街口,新新茶室门口摆了一个油条档,专门做写字楼师爷下午茶和报馆夜班工的生意,油条用昨天的报纸包裹,干净又卫生。

张爱玲第一时间拿掉报纸,检查油条上有没有字,发现没字,轻盈地拈掉疑似油墨的黑点,生怕油条被挤压。

她爱吃大饼,也爱吃油条,却从来不用大饼夹油条,她不吃被压扁的油条。

油条撕成两半,食指和拇指捏在一半的五分之一处,咬一口,手指往下滑,捏在五分之二处。

一半油条咬五口,只剩一丁点末梢,不舍得一个整口,并到另一边的五分之一处,一口咬进五分之一带末梢。

油条吃完,手上油腻腻的,她摊开双手伸向冼耀文。

冼耀文掏出手帕为她擦拭,“再吃油腻的,你自己想办法。”

“你身上总是带两块手帕。”

“记性不错,你还记不记得前面用什么擦嘴?”

张爱玲咧开嘴,“我自己有一块。”

待双手不那么油腻,她收回手,伸进暗兜里掏出自己的手帕,用食指抵住一只角,从左至右轻按嘴唇,按一轮,轻呡几下嘴唇。

手帕迭得方方正正放回暗兜,“今天十六尾祃,剧组的饭餸有腐竹白果猪肚汤,很好吃。”

“上次什么时候吃的?”

“快一个月了。”

“公司包伙食都是几家轮着来,现在应该换了一家。”

“晓得的,我记下了地址,可以去店里吃。”

冼耀文蹙眉,“包伙食做饭的地方不像餐馆那么讲究,不会欢迎客人上门。”

张爱玲嘟了嘟嘴,“我想吃。”

“好吧,在哪里?”

“要过海。”张爱玲挽住冼耀文的手臂,“买了汤,我们去香港仔避风塘,那里的艇仔粥好吃,猪皮炸得很透,鱼片很薄,送的小咸菜也很爽口。”

绕了一圈,坐在避风塘的渔船上时,已是万家灯火。

张爱玲依然吃得很欢,也不知道堪堪超过二十五吋的腰圈住的胃,是怎么装下如此多的食物。

艇仔粥端上来,张爱玲用匙羹拣出猪肝放到冼耀文碗里,“猪润给你,我不喜欢吃。”

“粥是现煮的,你刚才为什么……”

不等冼耀文说完,张爱玲理所当然道:“艇仔粥少了猪润鲜味不够。”

冼耀文捞起猪肝送进嘴里,“这么爱吃,怎么没想着写一个关于吃的故事?”

“我写的故事大多讲到吃。”

“我是说以吃为主题。”

张爱玲摇摇头,“我对吃的了解仅浮于表面,写不来入木三分的文字。”

“我在台北的菜场见过大陆过去的妇女聚在一块交流家乡菜,台北的蔬菜很贵,特别是前些日子刮台风,价格就更贵了,哪样蔬菜供应多,价格会稍稍便宜一点,很多人家一段时间会顿顿吃那个菜。

这么一来,煮饭婆把平常蔬菜煮得精美可口就成了必备的技能。

香港的情况和台北其实差不多,特别是北角,不少人家已是外强中干,物美价廉的体面很有市场,你会吃,也会做,可以试试在报纸上开一个美食专栏,专写‘廉体’家常菜。”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