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上岸(第2页)
文记者接过手中一看,老洪在一张白纸上画了个人,这个人翻滚着身子,成为一个“寿”字。名副其实的“字画”。但文记者怎么看都看不出美感。老洪说,这是我独创的洪派书法,送给你收藏,记着,价值一个亿的字画哦!
文记者说,你现在还种地吗?说起种地,老洪一片不安,说,我不会种地,以前光想着看书写文章,农活都没学会,好在现在可以进城做工了。
文记者叹了口气说,你这样活着,你住在这样的房子里,就是把作家的面子丢了啊,我希望你活得清醒一点,精神生活要丰富,但物质生活也要丰富起来,这是什么社会了啊,你还像活在旧社会里。
就这样,文记者回到报社给领导汇报了“一代宗师”的故事,表示这次采写是失败的,他无法完成稿件。故事在小城迅速传了开来,让小城那些真正的作家很没有面子。
老洪接受采访后,不断打电话问报纸什么时候出刊发,但文记者一直说,领导还在审稿子。老洪失望了一年又一年,文记者由此成为老洪的知音,文记者就凭着这个询问电话,知道老洪还在人间。
最近几年,文记者突然没接到老洪的电话了,不知道老洪是不是还在人间。老洪虽说是个作家,但正统刊物上一点也看不到他的文字,新媒体又是他无法进入的世界,这个老洪,就这样消失在人间一样。文记者偶尔想起,就会向作家朋友打听一下,不时感慨老洪的消失。
这一天,报名接龙的消息在作家群发布后,老洪第一个报名了。作家朋友惊讶地打电话给文记者,说,你不是说老洪消失了吗?你看,这次报名接龙,他可活跃呢!这是“一代宗师”的老洪吗?你有没有接到他的电话了?
文记者听说老洪现身了,也感到诧异。难道老洪突然醒悟了,好好活成了自己?活成了一个实在的底层农民工?文记者倒是希望老洪重新拿起笔来,把自己生活好好写一写。杂志报纸上,这样的草根作家屡见不鲜。
文记者于是找到老洪儿子的电话,问,你父亲还在吗?
对方却说,我没这个父亲,父亲早走了,他早该死了,把家里值钱的东西都弄光了。文记者又打电话向一个老作家求证,问,老洪还在吗?对方说,这老洪丢人现眼的,还活着干什么?早该走了,他走了我送去一块“祭祀布”。
文记者当然知道“祭祀布”是什么意思,就给组织采风的作家朋友回电话说,我问过了,他们说老洪早就走了,不在世了。文记者怎么也没想到,老洪又会在水滴筹上冒了出来。
文记者让年轻的同事帮助老表弄好水滴筹,不经意发布到作家群,结果几天后就引来作家朋友的惊恐求证,说,你看看,老洪的微信头像,就在你推送的水滴筹里,你上次不是跟人说,老洪不在人世了吗?!
这时,恰巧老表又来询问水滴筹,抱怨捐款进展慢而且无从取用。文记者和同事安慰着老表。年轻的同事听到了文记者的通话,惊讶地对求助的老表说,哎呀,真是遇到鬼了,这不在世的人都为你儿子捐款了呢!你看,一毛钱!老表一听,吓得脸色大变,说,那赶紧撤了吧,看这事弄得,谁敢接这样的捐款啊!看来我儿子这回是保不住命了!
文记者说,别急,这事没弄清楚,世上哪来的鬼!这个老洪,作家不是作家,农民不是农民,倒活成一个鬼了!
过了几天,老表又来报社询问情况。三个人正聊着水滴筹,作家朋友又打来电话,压低声音说,文记者呀,你不是说老洪不在了吗?他……他……他就坐我在身边啊!每次采风他可最积极报名呢,也难怪了,这有吃有喝的,他当然积极,但问题是既然走了,再怎么积极也不能现世啊?
文记者诧异地说,你说什么?你身边坐着的真是老洪?他冲你笑?他一路紧贴着你?还跟你握了手?他的手也是冰凉的?难道真是有鬼?不可能的,我问过了,他早走了,有位老作家可是“祭祀布”都送了去的!
柯克纸听到父亲说到这里,知道父亲的醒世良言就要来了。果然,父亲收起了笑意,对柯克纸说,儿子呀,你知道的,这个故事一点也不好笑,这个老洪活到这个份上,人们都不知道他是不是活着,活成了一个鬼,你说老洪的坚持,有意思吗?
柯克纸说,我知道你的意思,我会好好考编的,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的,不过,现在你给我一个答案,这“一代宗师”老洪,到底是不是还活着?
父亲笑着说,文记者后来再次求证,老洪的电话打不通,就打他儿子的电话,才知道是咒父亲该死,其实老洪还活着,而且现在变得勤俭了,丢掉了以前那些陋习,去了广东打工。文记者说,老洪的儿子还给他发来一个视频,视频中老洪在等着招工,一批批民工陆续被叫走离开,又一辆招工的面包车开过来,老洪挤在人群中,紧张地等待被叫走,但面包车开走了,老洪落寞地蹲在地面,啃着手中的馒头。
文记者说,这是哪来的视频?老洪的儿子说,前不久在网上看到的,视频的名字就叫“过活”,我在里头突然看到了父亲,就赶紧收藏了,才知道父亲做回了真实的自己,成为跟家乡无数个农民工一样的面孔。
文记者再刷了一遍视频,在微信里问老洪的儿子,那他家里那些收藏、那个“一代宗师”,还在吗?
老洪的儿子迅速发来一段语音。文记者抹开微信,老洪的儿子的语音伤感而又欣慰,说,他送到废品收购站了!“一代宗师”的铜像还留着,我当时不理解,现在我终于理解了,我的父亲啊希望摆脱默默无闻的命运,但最终无法实现,其实,默默无闻有什么不好呢?你看,这“过活”也好,这“活过”也好,终究是为自己,而不是为了被人看到。
父亲一番劝导,柯克纸果然决心不再像艾米丽一样呆在网络文学的水下。父亲对柯克纸说,今年对你是一个机会,这次民警招考不排除民办的警校,你这民办的警校总算没有白读!
经过半年的冲刺,柯克纸这次总算笔试冲过了线。但柯克纸很快发现自己遇到一个新的难题。根据规定,入警还需体能测试。这虽然没有竞争性,但有硬性指标,如果不过关,就会被刷下来。参加测试前夕,柯克纸难过地对父亲说,估计我没戏!我到体育馆测试过几次,百米跑步达不到那个秒数!
父亲着急地说,以前叫你不要老码字,你就是不听,叫你加强锻炼你就说像乌龟一样生命在于静养,叫你多吃点东西你就说要保持优美身材,现在知道了吧,你这叫不达标!还有几天时间,你试试吧,突击锻炼!
柯克纸尽管知道自己一时间不会突破提升,但还是苦练了几天,但还是达不到合格的秒数。该死的秒数,看来要把上岸的希望破灭了。在体育馆的跑道上测试下来,看着手机上的电子数字,柯克纸无比绝望。
倒是父亲没有绝望,情急之中想起了一个学生。父亲曾经是个教师,转行之后一直在小城的文化部门上班。这也是柯克纸能够当临聘人员的原因。父亲对柯克纸说,儿子呀你不要放弃,这些天仍然好好休息准备测试,我准备去上级公安找找我的学生吧,这是最后一线希望了,父亲一辈子最怕找人,但这次为了你,我豁出去了!
父亲带了大堆东西来到学生的家里。学生对老师的到来无比欢喜,并且介绍了体能测试可能的机会,就是叫同事现场给予关照,只要能正常跑下来,秒数上可以做做手脚。父亲听了大喜过望,说,柯克纸入了警队一定要好锻炼,把这个欠下的秒数还回来!
学生让父亲放心回家,临出门时把礼品全部塞回了父亲的手里,还另外送上了一些东西,说是以往从来没有孝敬过老师,难得有这个机会。柯克纸拎着礼品盒,心里既是羞愧又是高兴。
谁知道事情有变数。过了几天,父亲接到学生的电话,说今年的招考与以往不同,为了体现公平公正,纪检和组织部门将派出干部一齐参加,秒数的事情难以走假。父亲一听急得不得了,说,我家儿子就没有办法了?学生在电话里安慰说,别灰心,到时说不定孩子能超常发挥,你就鼓励孩子正常参加测试就行,我们到时走着瞧,看能不能找到机会。
终于挨到了测试那一天。柯克纸和父亲就住在附近的酒店,他强迫自己休息好,吃好了早餐,就按时来到考点。在运动场上,柯克纸顿时平静下来。这时,柯克纸发现参加测试的,居然有一位高中女同学,在跑步时像一只小鹿,轻松拿下好成绩。
正在疑惑,父亲的学生走了前来,说,这也是我们的老乡,她进入地区的公安没问题,你看,多么阳光朝气,以后多多向人家学习!父亲说,我儿子不知道有没有这个学习的机会。父亲的学生说,没事,你们过来认识一下吧,于是转身跟那位测试完的女生说了一番。
柯克纸看到女同学一脸笑容朝自己走来,说,柯克纸,原来是你呀,我们高中毕业后就没见过面了,怎么样,遇到困难了?我知道了,你在高中时就不喜欢锻炼,没事,我会带着你跑哈,等下测试时我就在你前头带跑,你就跟着我跑,一定能过关!
考官叫到了柯克纸的名字,柯克纸紧张了一下,很快平静下来。随着一声开跑的命名,柯克纸使劲跑了起来……最终,柯克纸冲到了终点,回转身来,远远地看到了父亲的笑脸。
父亲的学生说,好险啊,只多了一秒!柯克纸坐在地上,气喘吁吁地对前来祝贺的女同学表示感谢。
就这样,柯克纸“上岸”了。考完后,柯克纸就开始养成了锻炼的习惯,一直到新疆,他还和阿祥一样保持着跑步的习惯,虽然帕米尔高原的氧气有些稀薄,让他时时喘气,但慢慢也习惯了。
李队听完柯克纸的讲述,笑了起来,说,每个人入警都有不凡的故事,每个人来疆都有不凡的追求,我知道了,小柯来新疆呀不只是带着“旅游梦”,还带着“作家梦”,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