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 4 章(第2页)
他的话像是触发了什么开关,相应的记忆又涌进辛弦脑海中。
没错,她确实毕业于警察学院,而且成绩还不错。
其实她也一度十分不解,哪怕写过再多悬疑小说,也不过是纸上谈兵,但昨天身处如此恶劣的勘查环境中,自己却能很快冷静下来并理智分析,这样的心理素质显然不是一个普通人应该有的。
如果她在警察学院接受过相关训练,一切就解释得通了。
不过既然有“警察学院高材生”这样的设定,自己的身体素质还那么差,这合理吗?
年叔又说:“我知道那件事对你影响很大,不过事情已经过去那么久了,你也要尽快走出来,将来的日子还长着呢。”
“那件事”?什么事?
这回她没能回忆起完整信息,却有一些卡帧乱序的片段浮光似的从脑内闪过——刺眼的灯光劈开黑夜,巨大的撞击声砸向耳膜,玻璃碎片四处飞溅,世界天旋地转……
纷繁的画面仿佛电脑故障时的弹窗一个接着一个跳出来,眼前骤然一黑,紧接着头痛欲裂。
年叔如常开着车,偏头看后视镜时,却发现辛弦脸色苍白,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仰靠在座椅上大口喘气,吓得他一打方向盘,踩下刹车,把车停在路边,紧张地拍了拍她的肩膀:“辛弦,你没事吧?脸色怎么那么难看?”
辛弦缓了好一会儿,视野中的黑暗才慢慢散去。她一时没弄清状况,只好随意找了个借口:“我没事,可能是没吃早餐,有点低血糖。”
年叔松了口气,似乎被她吓得不轻:“没事就好,没事就好。”
说着又从车门的储物箱里摸出一块压缩饼干和一瓶矿泉水递给她:“没吃早餐怎么也不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下回再忙也要记得按时吃饭。”
辛弦接过饼干,轻声道了句谢谢,打开包装袋咬了一小口,思绪又开始飘忽。
刚刚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她出现这样的反应,跟年叔说的“那件事”有关系吗?为什么除了那些零碎的片段之外,她什么都回忆不起来?
斟酌了好一会儿,她转向年叔,刚想再问点什么,但车已经开到了育才中学的门口,只好先把没来得及问出口的问题和压缩饼干一起咽了下去。
-
这天是星期一,学生们都在上课,校园里空空荡荡,只有操场草坪上落着几只觅食的鸽子。
育才中学是榆城市的重点高中之一,师资雄厚,升学率多年稳居高位,很多家长挤破头也想把孩子送来读书。所以在这儿就读的学生要么成绩优异,要么家境殷实。
办公室里,老师眼圈泛红,幽幽叹了口气:“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呢?”
她是曲天瑞和左翔就读的高二三班的班主任,姓张。
年叔用眼神示意辛弦给她递了张纸巾,问道:“曲天瑞和左翔,这两位同学平时的为人怎么样?”
张老师摘下眼镜,用纸巾轻轻点掉眼角的眼泪:“曲天瑞是班里的学习委员,成绩很好,上回月考他还拿了年级第三。左翔成绩一般,但是篮球打得特别好,性格开朗,每次都会主动跟老师同学打招呼。”
年叔问:“那他们跟同学相处得怎么样?”
“据我所知,他们在班里甚至是年级里都挺受欢迎的,跟同学的相处也还算融洽。”
说着又停顿了好一会儿,举了个例子:“我们班有个同学,家庭条件不太好,性格也比较内向,在学校里几乎没什么朋友,左翔和曲天瑞却愿意带他一块玩儿。”
问话主要由年叔负责,辛弦托着下巴坐在一旁,看似凝神聆听,实则默默打量着张老师。
她约莫四十岁出头,白色衬衫板板正正束在蓝灰色的西裤里,头发一丝不苟地盘在脑后,回答问题时双手交叠放在膝盖上。
年叔问她要班级里同学的名单,她转身在抽屉里翻找时,辛弦注意到办公桌上那几沓摆放整齐的教案边角对齐得能用来测量直角,已经批改好的作业上有大段用红笔写的标注,字迹工整。
是个对待教学工作认真负责的老师,但同时又有些死板,不太会变通,从谈话中也能看得出她更关注的是班里同学的学习成绩,而对于他们生活和社交的了解只浮于表面。
下课铃声响起,脚步声和说笑声从一扇扇被推开的教室门中涌出,隔着门板传进办公室里。
趁着年叔低头翻阅名单的间隙,辛弦朝着张老师笑了笑,问道:“张老师,请问洗手间在哪儿?”
张老师抬手比划了个方向,辛弦道了谢,走出办公室。
穿着校服的学生三五成群聚在走廊上嬉笑玩闹,时不时爆发出清脆的笑声,辛弦穿过人群,找到了高二三班的教室,站在门口朝里张望。
比起重点关注学习成绩的老师,朝夕相处的同学或许会更了解曲天瑞和左翔。
她的目光在教室里逡巡一圈,最后定格围在一块儿聊天的几个女生身上,走上前扯了张椅子在她们旁边坐下,十分自然地搭话:“你们在聊什么?”
女生们止住笑声,纷纷顺着声音转过头,面露狐疑:“你是谁?”
辛弦本想拿出证件,手刚伸进口袋里却又顿住了。大部分人对警察执法者的身份怀有天然的敬畏心理,会下意识谨言慎行,不一定获取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她心念一动,想起刚才抽到的那张卡——说不定这个系统也不是毫无用处,毕竟卡片并没有明确规定适用对象一定是系统筛选出来的优质异性,那么对眼前这些女生会不会也能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