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第2页)
樱桃、李子、林檎,每样采摘五十斤。
蜂蜜、鲜果,都摆在铺子里销售,收入用于两个铺子和家里开支。
一颗颗青色荔枝挂在枝头,这个夏天赚钱,还得靠荔枝,毕竟福建官方采购价高达八百八十文一颗,运到汴京,差不多要一贯一颗,如果量大,九百文一颗。
前几天浸泡的八百粒莲花种子已发芽,云初给每个翁里装满淤泥,倒入浅浅的水,让莲叶好呼吸生长。等天井下的六十七瓮全部卖掉后,再补上一百瓮。
谈感情一下午,加班一晚上,男人只会影响她搞钱的速度,汰!
次日一大早,在厢房内存放好货品,吃完朝食,云初也不墨迹,直接揣着前日清风楼和会仙楼结账的一万八千七百二十贯出门。
先去延和坊,办理了宅子的交接,何安甚至自费掏腰包做了一块周家匾额,已经挂了上去,请了六个仆妇,把整个宅院清扫了一遍。
毕竟这一单,他的中介费就高达八十贯。这样的办事效率,让云初很是开心,下次买宅还找他。
刘记书坊的刘掌柜派人告诉百薇,他那里来了些好货。
那刘掌柜原先在礼部做个小文书,托病辞去文书一职,开了这刘记书坊。
明面上刻印经书、论语等经典书籍发卖,暗中刻印很多禁书,在汴京找了几个信的过的书铺,私下偷卖,销售非常火爆,每日刻印都来不及。
几年下来,仅靠着禁书,便赚了好二十几万贯。
因着他家书籍种类多,质量好,太学生都喜欢在他家买书,书坊生意越来越火爆,所以很少讲价,普通的经书五十文一卷。
若是禁书,就要看禁的程度和市场认可的程度了,不限制价格,尤其是孤本,那就更值钱了。
云初到了那里一看,原来刻印了苏轼、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等人的诗文集,还有米芾的字帖,五贯一副字帖,干脆买了一百卷诗文集、十幅米芾真迹。
云初带着帷帽,问刘掌柜是否还有其他书籍,不限制。
刘掌柜也是略一思索,小声道:“有是有,就是不太适合小娘子看,一般都是男子买了去。闺房之乐。”
云初一阵轻咳,她不是要买这种书,而是孤本古籍,甚至苏轼、黄庭坚等人的字画,请掌柜帮忙留意。
刘掌柜见云初也算是他的大客户了,毕竟谁家出手一买就是几十万卷书籍啊,“不妨告知小娘子,那种古籍孤本大多在世家手中收藏着,比如吕相家,藏书两万册,春明坊宋绶家藏书三万册,有官职、文人家子弟可以借出来,我记得王相公家孙子王隶没事就去宋家借书。还有一个地方,是官家的藏书,三馆和秘阁的藏书,三万多卷。”
云初思忖着,宋家、官家,加在一起六万卷,若是每卷刻印一百本,她就有六百万卷,任务进度条刷的一下完成一大半。
难就难在,谁能去借出来。
直奔唐家金银铺,要说卖冠子、金银首饰,其实汴京城内有很多家,比如俞家馆子铺,新式的冠子、黄金首饰、翡翠、白玉,都有很多种。但是最大的一家,还是唐家金银铺,款式多,金子成分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