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第1页)
……那便由了他吧。
做父亲的,又如何拒绝得了儿子心怀恻隐而做出的善举呢。
仁宗同意的话一开口,扶苏就在心中给自己比了个小树杈。
耶,已经成了一半了。
他乘胜追击:“宗实堂兄一直住在宫里,肯定是很想家想父母的。反正他比我懂得多,缺几次课也没什么,就让我送堂兄先回他家濮王府见一见父母呗?”
这就是肃儿思虑的周全之处了。
仁宗又想道。
他几乎半肯定了,扶苏业已明白赵宗实到底是个什么身份,什么定位。
把养子充作亲子的伴读固然不妥,但由陛下最宠爱的儿子亲自送归府上,谁再有异议也说不出什么。成王,未来太子殿下的面子,天底下有几个人要得起的?
于是,仁宗答应得比第一次还要痛快,看向扶苏的眼神更是一片化不开的慈爱,和一丝丝痛惜。
这孩子明事理得他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会不会过于早慧纯善,反而伤及自身呢。
扶苏没有放在心上。
他的心里想的是:得让赵宗实回濮王府住几天,先不跟他回宫了。这样他打道回府时就能独自去大相国寺,免得其他无关人等背锅。
嗯,好办法,就这么办!
作者有话说:
----------------------
扶苏又露馅了一次。
之前仁宗只知道他聪明会读书,现在又知道他懂事早慧了。
隔天,垂拱殿中就传出一道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惟教化之功,当以德育为先。良材之成,必及师友之益。宗实性聪颖谨刻,器宇温朗,宜为成王伴读,入仕经筵,朝夕伴习,以辅成王大业。”
“念其年幼离亲长膝下,孝思难遣,着许朔望归省濮宅,以慰考妣之心。往返之际,命有司备车马妥为护送。其濮王夫妇,亦当善加待之,勿令忧思。”
“成王与伴读宗实当砥砺学问,勤于德言。讲官侍读,宜应悉心教导。左右臣属,惟望周至护持。”
这道圣旨在文武百官之间溅起了怎样的水花,扶苏暂时不得而知。但是当他把它交给赵宗实的时候,却被迫地受了后者完完全全的一个大礼。
他豆丁似的小身材,被少年一双手死死按在了原地,眼睁睁地看着人家对着自己举了个一百二十度的深躬。起先,扶苏还试着拦一拦的,后面发现自己动弹不得,就卸下了肩膀彻底摆烂了。
但他嘴上不忘逞强,恐吓道:“哼,等我长大,今天你怎么对我的,我要全部还回来,让你狠狠吃父皇的挂落。”
“若是真有那日,宗实亦甘之如饴。”
赵宗实笑着回敬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