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9章(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看来是太子殿下胜了。”她了然地说。

“母皇已令太子皇兄监国,不日将传位于皇兄,”太平公主心情大好,“萧队长当日的话起了大作用,若无此言本宫恐成元慧人质。待还唐后,本宫会为你向皇兄请功。”

“还唐?”萧婉儿放下羊腿,不赞同地看向太平公主,“太子本就是陛下之子,继承大周皇位亦是名正言顺,何必还唐?”

“皇兄毕竟是李家后裔,当然要还周为唐啊。”萧婉儿的反对让太平公主颇为不解。

“殿下,还政于唐看似皆大欢喜,实则对天下女子不利!”

太平公主显然未能理解,她的脸色冷下来些许,问道:“不论周唐皆是皇兄为帝,能有何不利?”

“殿下,”萧婉儿带了些恨铁不成钢,“武周女子可以参与政治,李唐女子可以吗?殿下的祖母,太宗的长孙皇后已经是李唐女子的典范了,可她不也是英年早逝,几个儿子兄弟阋墙,女儿也有数个不得善终,最后连自己的兄长都获罪流放、自缢而亡?若改周为唐,陛下提拔的这些女官在还唐之后可还能继续为官?以后女子是否还可以女官之途涉政?天下女子又是否还能以陛下和这些女官为榜样,改变自己的命运?”

太平公主这才如梦初醒。

“可是如今大局已定,皇兄也一直期盼光复李唐江山,又该如何是好?”

萧婉儿长叹口气:“还请殿下立刻着人去取笔墨纸砚。”

太平公主的侍女以最快的速度将笔墨纸砚取来,萧婉儿研墨铺纸,提笔蘸墨,以最快的速度写好一份奏折。

“烦请公主将此奏折交给太子殿下。”

太平公主接过奏折,率先看了一遍。她一言不发地奏折收好,犹豫半晌后又问萧婉儿:“萧队长可确定了?这奏折一旦交上去,你大抵就要与加官进爵无缘了。”

“无妨,公主尽管呈给太子殿下便是。”

于是太子复位后,太平公主当晚便呈给新帝一份奏折。该奏折直言新帝既为太上皇之太子,又为太上皇之亲子,应承大周社稷,不必光复旧唐。

“大周立国至今十五载,政通人和,四海升平。天授其命,赐之九鼎,民顺其政,皆言圣帝。及至太上皇春秋高,有佞幸弄权,祸乱朝纲,陛下率五臣诸军诛奸佞,平朝纲,太上皇深感年迈体衰,故传位于陛下。此皆为社稷黎民矣。然臣闻有朝臣欲覆周还唐,旧朝已逝,陛下先为新朝太子,又得太上皇禅让,何需还于旧朝?臣心中忧甚,故呈此书,惟请陛下三思。”

新帝未将此奏折公布给朝中大臣,只叫来了韦皇后和相王,以及在政变当日矫诏的上官婉儿。

“皇妹,你说这奏折是凤鸣卫的一个修士写的?”他拿着奏折看了又看,语气不善,“朕可要好好见见这个修士。”

于是萧婉儿就被叫进了宫。

“不必行礼了,”皇帝直接免了萧婉儿的行礼,将奏折扔给她,“朕听皇妹说这奏折出自你手?”

“回陛下,正是。”萧婉儿这声回答中气十足,毫无心虚。

“朕听闻,兵谏当日是萧队长以言语逼退元慧众僧,为何又不赞同朕复唐国号?”

萧婉儿浅吸了口气,将早已想好的理由细细说来:“陛下当日兵谏,理由为何?是发现二张兄弟意欲谋反,为太上皇铲除奸佞。陛下此后是怎么顺利登极,成为陛下的?是太上皇禅让。若陛下改周为唐,日后于史书上,陛下当日到底是铲除奸佞还是对大周心怀不满故而蓄意谋反?”

“萧婉儿,你放肆!”太平公主赶在其他人发话之前率先发难,她的后背早已被冷汗浸透,奈何在皇帝面前不能多言,只能狠狠瞪视萧婉儿,让她谨言慎行。

但这个理由却说动了皇帝——没有哪个皇帝愿意被人在史书上记一笔谋反得位。

“无妨,朕允你直言。”皇帝摆摆手,让萧婉儿继续说下去。

萧婉儿也毫不客气:“再者,太上皇在位时一力提拔庶族,削弱世家,这些年已然卓有成效。若复唐之国号,大周之制可还延续?是否继续弱世家、强庶族?陛下应知,世家过大,只会下迫寒门黔首,上欺皇帝天家。若一一复唐旧制,太上皇之努力,恐会功败垂成。”

皇帝陷入沉思。萧婉儿的说法确实打动了他,但是光复李唐亦是他这些年的夙愿,最终他只说道:“萧爱卿且回吧,朕会好好考虑。”

“你的胆子还是一如既往地大,”几天后,上官婉儿抽出时间见了萧婉儿一面,“你可知道,陛下见你那天我都要被吓破胆了,公主殿下也被你吓得不轻。”

萧婉儿轻笑:“总要试试嘛。”

上官婉儿伸出手,捏了捏她的脸颊,感叹道:“明明是这么可爱的一个小女郎,怎么偏是这般性格。”

萧婉儿歪头思索片刻后得出答案:“可能是因为我实力强吧,大不了就辞官回道观,毕竟如今为朝廷效力的修士中除了师父已经无人能打得过我了。”

上官婉儿无语,沉默半晌,最后不得不承认她是对的。

“陛下并未将你的奏折公之于众,只是叫来心腹臣子共同商议,”上官婉儿补充道,“你觉得最后国号是否会被改回唐?”

“不好说,”萧婉儿回答,“我观现在这位陛下的面相,他应当是软弱之人,既无自己做重大决定的魄力,又不能抵挡身边之人的引诱。最终他如何决定,还要看他心腹臣子们是否能拿出比我更能说服他的理由。”

武皇一代奇女子竟有这么个儿子,萧婉儿也是难以想象,但是这种性格也有这种性格的好处。

章节目录